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胃癌年新发病例约占全球的42%,其发病率居消化道肿瘤之首,死亡率列全部肿瘤的第2-3位。胃癌的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明确,胃黏膜肠上皮化生被认为是胃炎发展至胃癌过程的重要转折点。胃黏膜肠上皮化生(gastric intestinal metaplasia, GIM)分为完全型(Ⅰ型)和不完全型(Ⅱ型、Ⅲ型)。关于GIM分型与胃癌发生的关系,至今尚未有统一认识。多数研究结果认为Ⅲ型GIM患者患胃癌的风险更高,但是该结论主要是通过对大量人群长期内镜活检随访后得出的,缺乏病理学证据,GIM在胃癌发生过程中的确切机理依然不清楚,缺乏对GIM相关标志物的系统研究。本课题的目的是通过“胃黏膜香肠卷”为GIM和胃癌的关系提供病理学证据,并进一步明确AQP3、CD24、LGR5及Ki67等在GIM区域的表达及其与GIM之间的关系,为研究GIM如何向胃癌转化提供实验基础。方法:胃癌癌周黏膜组织肠上皮化生的分布研究1、依据“席卷法”制作“胃黏膜香肠卷”。2、选取16例行根治性远端胃部分切除的胃窦部肠型胃癌患者的手术标本作为研究对象,留取胃癌癌周黏膜层组织制作“胃黏膜香肠卷”,组织切片HE染色,确定GIM。3、组织切片HID-AB染色确定GM分型。4、分析GIM严重度、分型及其与癌灶距离之间的相互关系。AQP3、CD24、LGR5、Ki67在胃黏膜肠上皮化生中的表达及其意义1、依据“胃黏膜香肠卷”留取组织标本,HID-AB染色。2、组织切片免疫组化检测AQP3、CD24、LGR5、Ki67等表达。3、分析AQP3、CD24、LGR5、Ki67表达与GIM严重度、分型及癌灶距离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胃癌癌周黏膜组织肠上皮化生的分布研究1、胃癌癌周黏膜组织肠上皮化生的总体发生率为50%(96/192)。2、胃前壁及小弯侧贲门方向越靠近癌灶GIM的发生率越高,胃后壁及小弯侧幽门方向GIM发生率与癌灶距离无关。3、GIM在胃癌癌周黏膜组织普遍存在且以Ⅲ型为主。GIM发生率及严重度与癌灶距离呈正相关:越靠近癌灶,GIM发生率越高,肠上皮化生的程度越重。AQP3、CD24、LGR5、Ki67在胃黏膜肠上皮化生中的表达及其意义1、AQP3在GIM杯状细胞中特异性表达,其表达与重度GIM相关,与Ⅲ型GIM相关,而与癌灶距离无关。2、CD24在GIM区表达,其阳性分布与重度GIM相关,与Ⅱ型GIM相关,而与癌灶距离无关。3、LGR5、Ki67在非GIM区及GIM区表达,其在GIM区的阳性分布与GIM严重度、GIM分型无关,与癌灶距离无关。4、LGR5与Ki67在GIM区域的表达具有相关性。结论:1、“胃黏膜香肠卷”是研究胃黏膜病变实用可行的方法。2、GIM与胃癌发生存在相关性,重度GIM及Ⅲ型GIM与胃癌的关系更密切。3、AQP3、CD24表达与GIM严重度及分型相关,LGR5和Ki67在GIM区域的表达具有相关性,提示这些蛋白可能参与GIM到胃癌的转变过程。4、联合GIM严重度、分型和标志物对GIM进行监测,可能有利于GIM内镜监测的个体化开展以及高危患者的识别,提高监测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