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大疾病保障是一项重大民生工程,尤其是农村居民重大疾病保障工作,关系着占我国半数人口的农民群众的幸福安康,也关系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为进一步减轻参合农民患重大疾病的沉重经济负担,减少农民家庭灾难性医疗支出的发生,我国先后于2010年和2012年出台了按病种进行保障的新农合重大疾病保障和按医疗费用给予补偿的农村居民大病保险两项制度。一方面,尽管我国的大病保障水平在不断提升,但对于大多数农民家庭来说,目前的大病保障网仍远不足以帮助农村居民抵御罹患重大疾病带来的风险和负担;另一方面,2016年“健康中国”已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成为保障基本民生、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志和重要根基,而推进“健康中国”必须从补齐大病保障这一短板做起,解决农民因病致贫问题。基于此,本研究旨在对参合农民重大疾病保障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以期为完善大病保障制度、提升农民大病保障水平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在对重大疾病及其保障效果的概念与内涵进行界定的前提下,客观描述并分析参合农民重大疾病保障效果的现状,从公平性、效率性、合理性和可持续性四个维度出发,通过专家咨询法、聚类分析完成指标的筛选,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进而构建参合农民重大疾病保障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在对江苏省苏北、苏中、苏南的6个样本地区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江苏省不同地区的参合农民大病保障效果进行实证分析,依据评价结果分析存在的问题,从而为提升参合农民大病保障水平提出具有针对性、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 本文的主要研究结果包括:第一,在已构建参合农民重大疾病保障效果评价指标体系中,二级指标权重分别是公平性(0.2469)、效率性(0.2693)、合理性(0.2357)、可持续性(0.2481),在所有三级指标中,所占权重较大的指标有新农合财政补助占新农合基金收入的比重、新农合个人缴费占农民年人均收入的比重、新农合人均筹资占农民年人均收入的比重、农村居民大病保险补偿设限标准是否合理、新农合基金筹集的分担比例是否合理等。第二,通过利用已构建指标体系对样本地区参合农民大病保障效果进行计算与评价,在公平性维度下,苏北地区评价得分最高,说明各级财政予以倾斜和大力支持,反映出政府对经济相对欠发达地区农民大病保障的重视;在效率性、合理性维度下,苏南地区评价得分均为最高,说明参合农民大病保障效果及该制度的可持续发展都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密切,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可为参合农民大病保障效果和保障水平的提高提供有力支撑;而在可持续性维度下,各调研地区得分普遍较低,暴露出各地新农合基金与农村居民大病保险基金面临的巨大风险。结果显示,综合评价得分由高到低分别是溧阳市、大丰区、江阴市、高邮市、泰兴市、丹徒区,一定程度上说明并不一定是经济发达的地区参合农民的大病保障效果就优于经济相对欠发达的地区,在各级政府对相对欠发达地区的大力支持与投入,保障效果的公平性及效率性均较好。以大范围来看,苏南地区的参合农民重大疾病保障效果最好,其次是苏北地区,最后是苏中地区。 基于实证分析结果,为提升参合农民重大疾病保障效果的公平性、效率性、合理性及可持续性,提出了以下对策建议,如通过强化政府责任、继续加大财政投入和加强新农合、农村居民大病保险、医疗救助、慈善救助等制度的衔接,筑牢保障网底,增进大病保障的公平性;通过完善大病补偿机制、提高补偿水平提高大病保障的效率性;通过科学精细测算,提升筹资标准以及动态调整目录范围,提升保障效果,增强大病保障的合理性;通过拓宽筹资渠道、建立多元化的筹资体系,并从多方入手协同推进,有效控制医疗费用,促进大病保障的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