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尺度变换与PCNN的医学图像融合方法研究

来源 :长春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yuan01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对成像技术和成像设备研究的不断深入,各种模态的医学图像层出叠见,极大地促进了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但是由于成像原理的不同以及成像设备的物理局限,单一模态的医学图像无法全面反映患者身体某部位或某器官的信息,且相互之间无法替代。因此,解决多种模态医学图像的优势集成、冗余去除等问题就变得极具意义,多模态图像融合技术也应时而生。基于多尺度分析的图像融合方法是近年的研究热点,其中非下采样Contourlet变换(Nonsubsampled Contourlet Transform,NSCT)相比于小波变换、Contourlet变换等具有多方向特性、多尺度特性及平移不变性,更适于图像融合。脉冲耦合神经网络(Pulse Coupled Neural Network,PCNN)符合人眼视觉系统的生理机制,具有同步脉冲发放和全局耦合特性。因此本文先通过实验验证了NSCT在融合领域中的最佳滤波器组合,然后在NSCT域下对基于PCNN的融合方法做深入研究。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和结论如下:(1)针对传统PCNN模型的参数设置不灵活、实时性和准确性差等问题,设计了一种NSCT域内模型关键参数依据图像特征自适应调整的图像融合基本框架。实验证明,基于此模型的算法能显著提升多种模态医学图像的融合质量,能完整保留源图像的有效信息,融合图像对比度高,视觉效果更佳。(2)针对MRI图像具有容积效应、边缘模糊等问题,设计了一种适用于CT与多种加权方式的MRI图像的GIF结合PCNN的融合算法。将改进的引导滤波(Guided Filter,GIF)引入融合规则以突出边缘特征,检测细微变化。实验证明,此算法能完整清晰地保留CT的骨骼边缘和MRI的软组织细节,敏感地反映出细微差异,融合图像纹理细致,对比度高。(3)针对彩色图像融合存在轮廓和细节不清晰、色彩对比度低等问题,在改进的简化PCNN模型基础上,设计了一种SFLA-PCNN优化模型,实现了PCNN模型的全参数自适应调整。将混合蛙跳算法(Shuffled Frog Leaping Algorithm,SFLA)的实现简单、收敛速度快、参数少以及寻优能力强等优点引入到多模态彩色医学图像融合方法中,并采用信息熵和Rastrigin函数对其适应度函数进行改进,使源图像固有的特征信息得到有效利用。实验证明,融合图像与源图像信息关联度更高,色彩对比明显,充分体现出边缘特征,有利于临床诊断。
其他文献
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进步,深度学习可以训练生成各种场景应用的模型,譬如生物识别、行人检测、人脸识别等,将人工智能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而深度学习中识别特定目标最重要的一
行人重识别是检索图像或者视频序列中跨摄像头的特定行人的技术,是计算机视觉和模式识别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具有明显的研究价值和技术挑战性,在智能视频监控、智能安保等领
本论文采用模板法、水热法和超声化学沉积法制备出三种基于ZnO或者SnO2的气敏材料,考察了制备材料的结构特性和气敏性能,具体研究内容如下:以有序多孔ZnO为前驱体,采用水热法
三维建模技术在诸多领域都有着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而目前常用的三维建模软件需要用户付出很高的学习成本,对于普通大众而言很难使用。基于图像的三维模型生成系统则有着简单
为调配我国能源资源分布不均的状况,促进区域间的协调发展,我国已经形成了“西电东送、北电南送”大规模的跨区域输电网络结构。近年来,随着电力市场改革,输电网络损耗作为电
超级电容器是一种性能介于传统电容器和二次电池之间的新型储能器件。随着电化学储能器件的微型化、智能化和便携化发展,柔性超级电容器的研发成为大势所趋。作为超级电容器
近年来碳系纳米材料的产量与应用范围都在快速增加,其将难以避免地进入水环境,成为潜在的污染物,进而对水生态系统带来潜在威胁。研究碳系纳米材料在水中的迁移转化可以更好
随着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和人口数量的增加,交通运输所扮演的角色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极大的关注。经济和运输自然未来的主流观点之一认为交通运输被反映在普通文献当中,强
计算机视觉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研究目标是使计算机从数字图像视频中获得高层次的理解。视觉关系检测是连接计算机感知和更高层次语义理解的桥梁。与物体检测的区别在于,
现实世界中,许多动态系统可以被建模为一类混杂系统,其状态变量和输出总是非负的。这类系统被称为正系统,它在生物医学、通信、生态学等领域有广泛应用。正马尔科夫跳变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