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前列腺增生症是中老年男性常见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其发病率将进一步增加,严重影响老年男性的生活质量,甚至出现各种并发症,威胁病人的生命,成为影响我国老年男性健康的最重要的疾病之一,是二十一世纪面临的严峻课题, 中医古代文献中无前列腺一词,而是统称于“精室”、“精窍”、“精道”之中。目前许多名老中医专家把前列腺归为奇恒之俯,因为其亦藏亦泻,兼具脏和俯的主要功能,同时又异于脏和俯。有规律的藏与泻,是前列腺正常功能体现,也是前列腺健康重要条件。另外,前列腺又有调尿的功能,这和藏与泻功能密切相关。故认为前列腺功能隶属于肾,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主精:藏精和泄精,相互协调产生正常的生理功能。2、调尿:即调节尿液,指前列腺具有调节尿液储藏和排泄的作用。3、开窍于前阴:即前列腺的生理病理变化可从外生殖反应出来。前列腺通过肾与其它脏俯功能密切相关,其它脏俯功能失常会影响前列腺,如肝失疏泄影响前列腺藏泻而出现遗精滑泄或阳强不泄,影响储尿和排泄功能可致小便不利。 中医对前列腺增生症没有单独相对应的病名。根据尿频、排尿困难、点滴而下甚则闭塞不通为特点,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与文献中所描述的“癃闭”、“淋证”的范畴有密切联系。,结合中医精室解剖概念,又创立了一个新名词“精癃”,以其更准确。 中医病因病理的认识是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90年代初期,湿热,肾虚,痰瘀,肝郁,肺热,脾虚被认为是前列腺增生症较常见的病因,对BPH的基本病因病理尚未明确,。近年来,深入的临床研究表明,肾气虚是本病的发生基础,肺脾肝的病变均可成为BPH病情加重的因素,病理性产物如湿热,痰瘀,败精均可成为BPH伴随证或变证的诱因。肾虚血瘀作为BPH的主要病因病理,越来越多的临床相关研究支持这一观点。 辨证分型是病因病理的具体体现。目前临床上中医对前列腺增生症的辨证分型方法各异。各种不同的临床分型多达近20种。最常见的证型有湿热下注型、水道瘀阻型、肝郁气滞型、肺热壅盛型、脾气亏虚型、阴虚火旺型、肾阳不足型、肾阳衰惫型、脾肾阳虚型、肺脾气虚型、邪毒攻心型、中气不足型、脾气亏虚型等,这反映人们对前列腺增生症的中医基本病因病理尚不十分明确,因而证型繁多,各证型之间缺乏逻辑性和相关性,治疗的效果波动很大。 该临床研究旨在通过分析证候表现,进一步明确前列腺增生症中医病因病理,探讨证型规律,并分析中医证型与临床相关因素的关系,以提高前列腺增生症中医辨证的准确性和预见性,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同时还为中医证型的量化和客观化做出有益的探索。 方法本研究为临床观察,所有病例来源于2003年7月-2005年3月广州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