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当前世界发展面临着南北差距拉大、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严峻挑战。与此同时,人类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已不仅是单一的物质福利的满足,还要求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公平包容的社会环境。当前‘以人为本’、‘包容性增长’、‘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已成为全球共识。人文发展水平作为全球治理的重要参考指标,传统的指标评价体系中较少考虑到资源环境的消耗和发展成果分配的公平性。此情形下,在人文发展水平的评估过程中考虑环境福利和社会公平是非常必要的。而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它的开发与利用影响到人类生活的每一个方面。能源消费在促进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支撑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还关系到国家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具体地,能源消费是如何影响着一国或地区人文社会的发展,这种影响在不同地理区域、不同发展阶段是否具有不同特征值得思考。而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却很薄弱,因此加强能耗与人文发展的内在关联的研究显得十分必要。据此,本文主要做了以下工作:1)基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公布的人文发展指数(HDI)和相关国际组织发布的能源消费数据,梳理传统视角下的世界各国人文发展历史过程与现状格局以及世界能源消费的一般特征,从而对二者的内在关系形成初步认识,为后文的深入分析提供基础。2)以世界主要的65个国家为研究对象,将物质福利、环境可持续性和社会公平三方面的内容同时纳入到评价指标体系中,分基础人文发展(CHDI1)、公平修正的人文发展(CHDI2)、绿色修正的人文发展(CHDI3)以及综合修正的人文发展(CHDI4)四个层次,采用DP2方法从时空两个维度评估1990-2014年65国真实的人文发展水平和变化特征。3)基于65国1990-2014年的面板数据,通过面板单位根、面板协整、基于误差修正的因果关系检验来验证能源消费与人文发展指标的内在关联。之后建立能源消费与人文发展指标的面板数据模型,揭示能耗对人文发展的效应,并用虚拟变量分离出地理环境效应和经济效应的影响。文章的主要结论如下:(1)1990-2014年,65国4种人文发展的得分都在增长,但发展极不平衡。全球基础人文发展CHDI1的基本格局变化不大,欧美发达国家始终位于前列,非洲和南亚国家排在后位,而且绝对差距还在扩大。公平修正后的人文发展得分减小,2014年65国平均的CHDI2比CHDI1降低了7.6‰。考虑到环境影响,人文发展成果大幅度缩水。CHDI3比同期的CHDI1降低,且降幅逐步扩大,2014年65国平均的CHDI3较之于CHDI1降低21.1%。经过公平和绿色的双重修正后,人文发展成果缩水超过1/5。1990-2014年65国平均的CHDI4比CHDI1减小了23.3%。1990-2014年,中国基础人文发展得分迅速提高,拉近了与65国CHDI1平均值的距离。中国人文发展的公平、绿色和综合三种修正力度均大于65国平均修正幅度,这表明环境和公平因素成为进一步提高中国人文发展所必需改进的方面。(2)65个国家能源消费与人文发展指标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能源消费与人均GDP、人均消费支出在短期内显现出双向因果关联,而对教育、医疗、健康方面的影响要要历较长时期才能显现出来。能源消费与人均碳排放在长期和短期上,均存在双向因果关联。(3)人文发展基数在个体之间和时间序列上存在巨大差异。收入水平越高的国家,其人文发展基本需求满足程度越高。考虑到环境可持续性后,韩国、日本、瑞典等国的人文发展成效最优。社会公平方面,一些低收入国家的社会不平等现象严重;中等收入国家内部发展不均衡;发达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相对均衡。从时点上看,能源消费对人文发展基本需求指标和社会公平指标的截距均随时间推移而显著增加,而环境可持续指标的截距项随时间推移而显著减少。(4)能源消费对人文发展的边际效应在国家个体之间和时间序列上也存在差异。能源消费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明显,尤其在能耗相对较低的国家,这种边际效应更大。考虑到社会公平后,能源消费对拉美国家经济发展的边际贡献明显减小。能源消费对欠发达国家成人识字率、高等院校入学率的提高作用高于发达国家。能源消费对欠发达国家获得改善的卫生设施的人口比例和出生时预期寿命的边际贡献最小。经济技术水平落后的国家,能源消费对人均碳排放的边际效应大。能源消费对森林覆盖率的边际效应在部分欠发达国家中表现为负效应。从时间序列上看,能源消费对人文发展的边际贡献缓慢增加。而能源消费对人均碳排放的弹性系数缓慢减小。(5)收入水平、地区温度、能源丰裕度影响着能源消费和人文发展的关联。人文发展基本需求满足程度与国家收入水平一致。考虑到社会公平因素,高收入国家的发展基础依然最好,中等偏下收入国家和低收入国家的发展基础优于中等偏上收入国。低收入国家的可持续性最优,高收入国家次之,最后是中等偏下收入国家和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能源消费对高收入国家教育水平的边际贡献大于低收入国,小于中等偏下、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能源消费对医疗、预期寿命的边际效应,在中等偏上收入国家最为明显,其次为高收入国家,接着是中等偏下收入国和低收入国家。中等收入国家单位能耗的增加带来的碳排放增量最多,其次是高收入国家,最后是低收入国家。能源消费对森林覆盖率的效用,随国家收入水平的增加而提升。同等条件下,满足同等程度的人文发展基本需求,温差高的国家耗费的能源更多,尤其是在被解释变量是人均GDP、成人识字率、获得改善的卫生设施的人口比例、出生时预期寿命时,这种地理环境效应表现得最为明显。考虑到社会公平因素后,高温差国家的能源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均衡度的边际贡献依然小于其他三组国家。温差高的国家单位能耗的增加造成的人均碳排放的增加量高于温差低、温差较高的国家,而接近于温差较低的国家。高温差国家的能源消费对森林覆盖率的边际效应小于温差低和温差较高的国家,大于温差较低的国家。一次能源产量最高的国家,其能源消费对人文发展基本需求指标和社会公平指标的边际贡献均小于其他三类国家,而在环境可持续性方面,资源禀赋最好的国家的能耗对碳排放和森林覆盖率的边际效用大于资源禀赋最差的国家。基于上述结论,本文认为,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减贫和发展经济是首要发展任务,发达国家则要关注能源效率的提高,并承担更多的减排责任。此外,本文针对中国的人文发展提出坚持科学发展观、改善民生、促进能源系统转型等三方面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