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宏观审慎监管的政策效果对比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sh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的金融危机给全球经济带了严重的冲击。在金融危机来临之前,商业银行对经济运行情况和借款者的还款能力过度自信,降低贷款条件,在追逐利益的同时积累了大量的风险。而危机发生后,商业银行迅速紧缩信贷,引起了危机进一步蔓延。信贷的这种顺周期性现象被视为引发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引起了监管部门和学术界的关注。金融危机后,各国将加强宏观审慎监管以化解系统性风险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对于中国和日本来说,都属于银行主导型金融系统。信贷风险既是系统性风险的主要来源也是宏观审慎监管的主要对象。如果监管当局的宏观审慎政策有.效的抑制了系统性风险,信贷的顺周期性就会减弱。因此本文从信贷周期调控的角度,利用两国的信贷顺周期性程度验证中日宏观审慎监管政策的有效性。本文首先梳理了信贷顺周期性和宏观审慎监管的相关理论,同时分析了货币政策和微观审慎监管在信贷调节方面的局限,然后从资本类、流动性、资产类三个不同类型的宏观审慎监管工具的角度分析宏观审慎监管政策对信贷周期的传导机制,为本文以信贷调控角度衡量中日两国宏观审慎监管的效果提供了理论基础。其次文章从组织架构、法律、政策工具三个角度介绍了中日两国宏观审慎监管的总体情况。对比而言,日本宏观审慎监管框架更为成熟和完善。再次本文进行了实证检验。在比较各类方法后,本文最终在常用的趋势周期分解方法中选取H-P滤波和C-F滤波进行周期识别,然后通过Pearson相关系数和VAR模型衡量信贷周期和经济周期之间的相关程度。最后对中日两国实证研究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建议。根据结果显示日本信贷1992年到2002年呈现顺周期性,2002年到2015年呈现逆周期性。而中国信贷1992年第一季度至2015年第四季度一直都具有显著顺周期性。中日两国虽然都是银行主导型的金融体系,但实证结果显示两国的信贷调控效果还是有差距的,也侧面证明了日本金融体制改革和宏观审慎监管成效显著。日本的实践对于我国构建中国特色的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的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构建覆盖广泛、职责清晰、协调高效的中国特色宏观审慎监管框架既意义重大,又任务艰巨。根据实证结果本文提出构建中国特色宏观审慎监管框架可以从如下三个方面入手:强化监管部门的信息共享和政策协调机制、应对金融系统性风险隐患和完善危机处理与市场退出机制。
其他文献
针对传统煤焦油蒸馏的加碱缺点,提出引入电脱盐预处理实现传统煤焦油加工装置的无碱蒸馏工艺改造。以攀钢煤焦油为例,通过对分离温度、破乳剂型号、电场强度等工艺条件考察,
本文分析了我国基础研究人才队伍的现状与问题,探讨了基础研究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和相关措施。本文认为,我国基础研究人才队伍建设应突出重点、控制规模、提高质量、
在当前的农村建设中,政府动员机关、企业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以同吃、同住、同学习、同劳动的中间型参与方式,有效调动了村民参与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提高了参与能力,保证了项
目的:探讨白介素18(IL-18)和白介素33(IL-33)mRNA在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患者与健康人外周血中的表达差异及其与湿疹皮损面积及严重度指数(eczema area and severity index,EASI)
会议
家庭教育是一个人成长的根的教育,而幼儿时期良好的教育和心理,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石。3~4岁幼儿持续一年左右时间的逆反期的发展表现需要家长的关注。本文从第一逆反期的原因
在中国,红酒作为完全的舶来品,其包装的色彩选用上也受到我国文化的特殊影响。紫色作为与红葡萄酒产品原料——葡萄最为接近的颜色,但在红酒包装中却是使用较少的颜色。本文
经济新常态概念的提出对我国政府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过程中的职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长期以来,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成为学者们研究的重点,如何在经济新常态下有效发挥政府的职能
文化认同关系着国家的强盛和民族的兴衰, 大学生文化认同问题更要引起重视.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当代大学生文化认同的负面影响很大, 导致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危害加深、 主流意识形
<正>我国物流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面临着税负过重的问题,为了避免营业税重复征税,降低物流业税费的负担,国家营改增税改政策为物流企业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本文通过对
<正>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史料运用已成为中学历史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常规内容,随着"史料实证"作为学科核心素养讨论之一被明确提出,课堂教学中的史料运用将会得到进一步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