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接触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语言接触引发的直接结果就是词语的相互借用。外来词是一个民族语言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因而也是语言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晚清时期(1840—1911),作为继汉唐之后的外来词大规模引入期,由于其特殊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在体现外来词与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角度上,尤其具有典型意义。以晚清时期引进的外来词为研究对象,在社会文化视角下考察其进入汉语的动因及其发展演变的历时过程,不仅有助于了解汉语外来词引进和演变的普遍规律,而且对于探索当代汉语外来词的引进及其进入汉语词汇后的发展规律,也具有极大的借鉴作用。本文的探究目的,即在“语言与社会共变”理论的指导下,探析晚清外来词与当时急剧变化的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全文共分五章进行讨论:第一章为绪论部分。首先回顾了中外学者研究外来词的历史及现状,随后指出了本文的写作价值,并简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内容、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第二章利用已出版的关于汉语外来词的各种辞书与相关论著,建立了“晚清外来词词表”,以此为基础,分别从来源语种、借用方式、词的内容、引入阶段等多个角度对晚晴外来词的总体面貌进行描写,并对各种类型外来词的特点进行了分析。第三章介绍了晚清时期传入的外来词在汉语的“汰选”作用下,各自所经历的不同的发展历程。自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传统文化遭到来自西方近代科技文化的强烈冲击,由此产生的急剧的社会变化加速了汉语词汇系统的更新。这一时期,汉语对外来词汇的吸收不同于以往任何历史时期,所吸收的外来词数量之多、内容之新、译介方式之纷繁都是史无前例的。这些数量众多、种类繁杂的外来词进入汉语词汇系统后,在语言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双重作用下,所经历的发展演变过程也各不相同。在这一过程中,不同类型的外来词通过相互竞争,有的渐渐融入了汉语词汇系统,有的很快被弃置不用而成为历史遗迹。第四章主要介绍了晚清外来词的发展演变历程。在汉语的“汰选”作用下,一部分词汇随着应用范围的扩大和使用频率的提高逐渐进入了汉语词汇。同时,这些词语在被吸纳进汉语词汇系统的过程中,经历了一系列“汉化”演变过程,这一过程包括词音的发展演变、词形的发展演变和词义的发展演变。语音的发展演变主要有语音替代、音节数目调整、单音化缩略和音节语素化等方式;词形的发展演变主要有词形长短调整、音译用字选择和字形调整等方式;词义的发展演变主要包括引入阶段的词义演变、进入汉语词汇后的演变以及词的色彩意义的演变。第五章结语部分,对本文的主要结论做了简要概括,同时指出了研究的不足之处及未能深入的方面,以期更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