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04年开始出现中国第一支理财产品开始,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中国的理财产品市场在逐渐地走向成熟。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中国投资者选择银行的理财产品作为他们的资产保值与增值工具,另一方面中国的有关部门特别是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也在近年来不断出台新的文件来规范商业银行在理财财产品市场的行为,以便促进中国理财产品市场健康快速发展。银行也意识到了理财产品对于银行发展的重要性,将它看作增加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的重要手段。 银行在近年来推出的理财产品的种类与数量在不断增加,销售量与销售额也在稳步上升,但是大量理财产品之间的竞争导致其中的某些理财产品的销售量与销售额不是尽如人意。这固然与宏观经济环境与市场环境有关,但是也与产品本身的设计与消费者的心理因素密切相关。 本文分别从定性与定量的角度分别分析了影响理财产品销售量的因素。 从定性的角度出发,本文首先定性分析了宏观经济因素、国家政策因素、产品设计因素、心理因素、人口统计学方面的因素等。然后分析了农行理财业务上的优势与不足并针对不足进行了原因分析。 从定量的角度出发,本文利用2015年山西省农行的244支产品的销售数据,利用T检验与F检验寻找到了影响理财产品销售额的关键的三个因素,分别是预期收益率、委托期、产品类型,并建立了这三个因素与销售额之间的多元回归方程。该方程很好地解释了销售额与预期收益率、委托期、产品类型之间的关系。 在方程中,委托期前面的系数是负的,说明在产品类型与收益率固定的情况下,委托期越短,销售量越大;反之,委托期越长,销售量越小。显然,委托期的长短与风险的大小是成反方向变化的。 方程中,产品类型前面的系数是正的,说明在收益率与委托期一定的情况下,保本保息型的本利丰系列产品比非保本收益浮动型的安心得利系列的产品销售额更大。保本保息型的理财产品相比非保本收益浮动型的产品的风险小。 收益率前面的系数是正的,说明在委托期与产品类型一定的情况下,收益越大,销售量越大。投资者追求的是收益率,从而在风险一定的情况下,投资者会追求收益更高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