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缝中的现代化——新生活运动在上海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scendant_of_s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生活运动从1934 年开始,一直持续到1949年1月蒋介石下野止,时间长达15年之久。在上海地区则持续到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开始。在推行新生活运动过程中,蒋介石明确表白,他高扬传统的目的在于,建设国家至上民族至上新伦理的基础,以恢复中国五千年来民族固有的伟大精神,使中华民国永远生存于世界,不再为异族所奴役和灭亡。由于史料的限制以及叙述的需要,本文仅以上海新生活运动的开始作为落笔处。 首先,笔者对新生活运动进行概述,包括新生活运动的背景与发起、目的与宗旨、活动内容、形式与手段、新生活运动评析、新生活运动的历史影响和失败原因分析等等。 其次,对上海的新生活运动作出较为详细的叙述,并以空间为线索,解析新生活运动期间的集会游行,考察当时的主要报纸的记载和评述。 然后,介绍新生活运动的主要推行者及主要依靠力量。展开案例分析——警察和公务人员在“新运”中的地位和作用;学生在校园生活中影响和变化;家庭妇女如何接受宣传,开始社会化,如上海妇女新生活运动促进会对妇女进行职业技术培养,改善妇女生活,设工艺训练班、播音讲座、流动诊所等。 第四部分,阐述上海特色的消费生活,尤其是消费品广告所受新生活运动的影响及其回应;解析新生活运动时期书籍的生意经,包括官方出版的指导性小册子,和由新生活运动而延伸出的书籍出版。 笔者以为上海作为中国最为西化的城市,是考察新生活运动,进而考察中国现代化的绝好例证。其中,诸多因素的互动为我们呈现了一幅上世纪三十年代上海真实的社会生活画卷。
其他文献
造纸是中国重要的传统手工业之一,发明于汉代,其后造纸技术与生产形态并没有发生显著地变化。直至近代,随着西方机器造纸技术的传入,中国造纸业的生产形态发生了重大改观,大规模的
本文通过考察宋以来江西泰和槎滩陂水利系统的组织管理与地方社会互动的历史过程,探讨区域地方社会发展的模式。全文分五章,共约五万字。 南唐(公元943年)时,周矩独自出资
从明初到成化、弘治时期这百余年的时间里,明王朝结束了元末以来的战乱,并实现了社会的稳定。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社会经济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商品经济渐趋繁荣,到成弘时期达到一个
本论文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以文献学理论对明清《夔州府志》作文献研究,下编以生态环境为视角作明清时期夔州地区的地域社会史研究。  上编第一章考证了夔州行政区划的变更及其
民国时期的新疆,由于自然环境较为恶劣,加之几次大的社会动荡,导致天灾人祸接连发生,从而形成大批灾民、难民等贫困群体,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为保证正常的社会秩序,缓解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