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跨文化交际是两种或多种文化间的交际,它既重视交际双方的“言语互动”,又重视交际双方的“文化互解”。因此,跨文化交际具有五个明显的特征:它是不同文化间的交流;是语言符号的交换;是一个交际双方相互依存的过程;它涉及互动的情景;交际双方需要在意义共享方面进行磋商,达成共识。以此而言,跨文化交际与语言、文化有密切联系,三者共同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系统,在很大程度上我们可以说文化即交际,交际即文化。根据萨默瓦和波特(2000,p.144)的观点,语言是由一系列符号以及组织联系这些符号的规则构成的,语言是符号化了的文化系统,是特定历史和文化的体现。旅游业在全球范围内的迅猛发展对世界经济、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跨文化交际变成一种需要。作为“旅游业灵魂”的外语导游在国际旅游业中始终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由于文化上的差异,外语导游在从事涉外旅游接待活动中常常出现语用失误现象。珍妮·托玛斯(1983,p.91)将语用失误定义为“未能理解所说话语的含义”。语用失误属于跨文化交际失效的范畴,其本质与语法错误截然不同。既然得体性被视为跨文化交际语用能力的最高标准,语用失误会导致比语法错误更严重的后果。在旅游接待中,由于不了解其它国家的文化知识,不同文化群体间会产生交际障碍,有时即便导游精通一门外语知识,尴尬和冲突的情形也在所难免。因此,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外语导游与游客间的误解,研究导游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现象,探求语用失误之根源已势在必行。本研究以问卷调查为主,采用了观察法、访谈法和问卷三种工具收集数据资料。通过对数据分析结果的讨论,试图探讨中专英语实习导游语用失误的原因,寻求提升学生英语语用能力的有效途径。本文的研究对象一共有122名,根据专业性质和对比分析的需要分为三组。G1为实验组,由60名迪庆州民族中等专业学校英语导游专业实习生组成;G2、G3为对照组,其中,G2由12名来自迪庆州香格里拉县三家游行社的专职英语导游组成;G3是50名迪庆州民族中专英语专业的学生。论文以Jenny Thomas (1983)的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研究成果为主要理论依据,结合国内学者对中国学生所做的英语语用失误研究和一些基本的语用学理论,对比分析中英文化差异引起的语用失误现象,探求语用失误的原因。这些理论包括Grice的合作原则,Leech的礼貌原则,顾曰国的礼貌原则,以及前人对语言、文化、跨文化交际三者关系的相关研究得出的理论。研究结果表明:1)导游实习生的语用失误比专职英语导游多,而导游实习生与英语专业学生之间在语用失误率方面无明显差距,这说明语用能力不仅与英语水平有关而且与跨文化意识、跨文化知识和交际能力密切相关;2)在旅游跨文化交际中社交语用失误发生的几率要大于语言语用失误;3)源语的语用负迁移、教学引起的错误、中英价值观念的差异、交际方式的差异以及思维模式的差异是导致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的主要根源。在深入探讨语用失误的基础上,本文就课堂教学为主的情形下如何培养学生和英语导游的文化意识,避免其语用失误,提升其语用能力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