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控温工艺下粳稻储藏品质变化及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研究

来源 :南京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y13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稻谷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在国际市场贸易中,市场优势越来越突出,储藏环境温湿度是稻谷品质劣变及储藏微生物活动发生霉变的主要原因之一。而粳稻理想储藏时间为两年,储藏品质下降快,新陈价差较大,造成粳稻轮换减亏控亏任务重等行业共性问题还未较好解决,为更好地满足粳稻口粮消费高端需求,保证粳稻优良品质及安全储藏技术至关重要。“中央储备粮南京直属库”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横溪街道新杭社区,具有华东地区的春季冷暖多变,夏季炎热多雨等典型气候特点,储粮挑战大。因此本研究主要在华东地区粳稻保质减损储藏的示范库点“中央储备粮南京直属库”控温目标的储藏新工艺条件下,对比储藏初期粳稻不同控温工艺应用效果及品质劣变情况、在储藏后期优化控温工艺及研究初期敏感指标,并进一步探究储藏后期特征性指标真菌群落及挥发性气体特性,总结适用于华东地区粳稻的储粮新工艺,了解不同控温工艺应用下的品质变化情况,并明确储藏后期安全防控对象。本文主要结果如下:
  1.储藏初期(2018年度)在高大平房仓(37和38号试验仓、40号对照仓)进行试验研究,开展春季保温隔热、夏季内环流均温及风管机空调降温、冬季机械通风蓄冷等多项低温储藏技术的研究,实时记录整仓共175个测温点温湿度动态变化,比较分析上述储粮控温技术与传统控温技术的效果,同时,在整仓共五层70位点不同部位(表层“最上层及四周墙面层”、冷心“二、三、四层中心2点”、全仓“70点”)均匀扦样混匀,系统评价不同储粮工艺条件下营养品质、食用品质、耐储性等品质指标变化,以评估控温储粮实际效果。
  (1)结果表明,春季37号试验仓粮面压盖结合4cmPEF(高压聚乙烯)保温隔热板、38号试验仓春季粮面压盖结合2cmPEF(高压聚乙烯)保温隔热板、40号对照仓无措施。春季37、38、40仓全仓的平均脂肪酸值分别上升了0.42%、1.45%、1.76%,同时37、38号试验仓水分含量变化均较缓慢,也有效抑制了其他各品质指标的变化,而40号对照仓糊化特性指标及表层部位脂肪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可见试验仓37、38仓在春季的控温工艺使得粳稻的品质优于对照40仓,且37仓4cmPEF板具有更好的缓冲作用,可更显著抑制因温度突然升高而导致局部位点温度的快速升高,使最高温度升高率分别比38、40仓低2%、10%。
  (2)夏季控温期间,在春季隔热材料基础上,37仓采用内环流均温和风管机空调、38仓采用内环流均温和普通空调、40仓采用的普通空调,38、40仓普通空调降温效果有限,易产生较多高温敏感位点,局部高温可达到28.2℃,而37仓风管机空调可使最高温度均在25℃以下,实现了华东地区粳稻准低温储藏效果。试验37、38仓使用的内环流系统可达到较好的均温效果,使得“热皮冷心”的温差缩减近10℃,均低于40号对照仓。品质研究中发现,40号对照仓表层的平均水分损失率比37、38试验仓分别高4.21%和3.17%,且40号对照仓部位间的电导率、直链淀粉、脂肪含量均有显著性差异性(P<0.01),试验仓37、38仓内环流结合空调控温可显著的降低水分损失并均衡了粮堆内部品质。且在能耗方面,整个夏季控温期间37仓相对40仓能耗低2744.8kW?h,表明37号试验仓内环流均温结合大功率风管机空调降温在夏季控温中,既节省能耗又可达到良好保水保质效果。
  (3)冬季通风蓄冷中,37号试验仓采用的吸出式下行高能耗1008kW?h短期通风一次通透稳定,通风前后下降了9.13-13.72℃,蓄冷充分,且不同部位间温度梯度差值缩小至5℃的安全梯度范围内,可避免粮堆内的温差过大,防止湿热扩散,确保粮食安全储存。通风前后37、38、40仓全仓平均水分含量分别损失了0.52g/100g、0.72g/100g、0.74g/100g,同时37仓全仓平均脂肪酸含量增加的最少0.18mg/100g,40号对照仓全仓增加的最多0.55mg/100g,而40仓各部位糊化特征值消减值、回生值、谷值粘度也均发生显著变化(P<0.01)。表明冬季37号试验仓高能耗吸出式通风降温蓄冷效果及保水保质效果最好。
  2.优化储藏后期(2019年度)夏季准低温储藏措施并继续记录温湿度动态变化探究了初期敏感品质指标(水分、脂肪酸、糊化特性等)和电子鼻、GC-MS进行快速、无损检测风味变化情况。
  (1)两年度春季保温效果一致,37仓4cmPEF板可更显著抑制因温度突然升高而导致局部位点温度的快速升高。在储藏后期夏季控温期间,37号试验仓同样实现了准低温储藏度夏的效果,同储藏初期对比,试验仓“热皮冷心”温度差也缩减近10℃,均降低至5℃以下,均温效果显著,且37仓能耗同比下降了1.2元/吨,节省资本。储藏后期,37仓冷凝水收集量最低2144L,40仓最多2506L,40仓表层水分含量有明显降低,其降低率比37、38仓分别高2.01%和1.40%;且37、38全仓平均脂肪酸值增量分别比40仓少0.36mg/100g、0.11mg/100g。
  (2)GC-MS共鉴定出525种挥发性物质,其中37号试验仓123种,种类和相对含量均最少;38、40仓均为140种,相对含量波动较大。均检测出对稻谷气味贡献最大的典型挥发性物质壬醛、癸醛、十一醛,且试验仓相对含量最低,夏季有下降趋势。酸酯类挥发性物质的总含量明显逐渐增加,尤其是春季5月份38仓全仓和40仓表层变化最大,分别增加了8.79%、8.16%,37仓增量均匀且均控制在1.58%以下。三仓的酮类挥发性物质相对含量均最高,尤其是6,10,14-三甲基-2-十五烷酮,均在24%-34%范围内。且储藏后期37仓能耗下降为2.86元/吨。因此37号试验仓春季保温及夏季控温均温措施既可显著降低能耗,同时也可达到良好保水保质效果,缓解稻谷风味劣变。
  (3)总结两年度不同控温工艺实际效果,在华东地区高大平房仓适用于墙体粘贴4cmPEF保温隔热板,春秋及冬季结合粮面稻壳压盖,夏季配套高功率风管机空调及内环流均温装置的(如本示范37号试验仓)应在每年气温进入全年最高温时间段持续开启内环流经过环流均温,冬季通风蓄冷中利用外界气候骤降,可采用的吸出式下行高能耗1008kW?h短期通风,蓄冷充分稳定,为夏季内环流均温准备充足的冷源供应。
  3.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及基于宏基因组学探究储藏后期不同控温储藏条件下稻谷霉菌、细菌总数变化及稻谷真菌群落组成与多样性。菌落总数、霉菌量整体均先增加后减少,37号试验仓带菌量在储藏后期最低且持续平缓。多样性指数比较发现试验仓稻谷真菌群落物种丰富度逐渐下降,对照仓稻谷真菌群落物种丰富度夏季升高。通过主成分分析与Venn图发现37仓与38、40仓有差异性且特性OTU数量最低。属水平上,肉座菌目(Hypocreales)、节担菌属(Wallemia)、汉纳酵母(Hannaella)、酵母属(Papiliotrema)、枝孢属(Cladosporium)均是三仓储藏后期稻谷优势菌属,38、40仓的优势菌属还检测出曲霉属(Aspergillus)、格孢属(Alternaria)、赤霉菌属(Gibberella)。种水平上,Hypocrealessp.、Hannaellasinensis、Cladosporiumdelicatulum、Wallemiasebi、Papiliotremafuscus均是三仓储藏后期稻谷优势菌种;仅在38仓检测出优势菌种玉米赤霉(Gibberella intricans)、曲霉菌-粘束孢(Aspergillus penicillioides);仅在40仓检测出优势菌种帚状曲霉(Sporobolomyces patagonicus)、黑孢霉(Nigrospora oryzae)。不同储藏环境优势菌种和相对丰度均发生变化,37号试验仓夏季控温均温措施更有利于抑制霉菌总量的增长及霉菌类等真菌的生长。曲霉属、格孢属、赤霉属是主要的霉菌属,随着储藏温度的升高,其相对丰度有相应的增加。
  4.通过挥发性物质和真菌属相关性研究分析,发现节担菌属(Wallemia)和C2、D15、E3、H10、I9均高度相关(|ρ|>0.8),暗球腔菌属(Phaeosphaeria)、赤霉菌属(Gibberella)、帚枝霉属(Sarocladium)等均与典型挥发性物质E4(辛烯醛)、G7(十四酸)、I2(1-甲基-萘)相关,而辛烯醛E4、癸醛E6均与优势菌种赤霉菌属(Gibberella)、帚枝霉属(Sarocladium)中度相关,十一醛E7与暗球腔菌属(Phaeosphaeria)、链格孢属(Alternaria)、帚枝霉属(Sarocladium)高度相关,曲霉属(Aspergillus)和2,3-二甲基-萘I4中度相关,此外,在微生物菌属中,壬醛与的链格孢属(Alternaria)、蛇舌菌(Ophiosphaerella)相关度相对最高。因此在华东地区粳稻储藏中,壬醛、癸醛、十一醛、辛烯醛、十四酸、甲基-萘等可用来反应真菌活动程度,作为稻谷品质安全监测的参考物质。
其他文献
温度是影响粮食储藏时间长短和品质好坏的重要因素,高大平房仓仓顶隔热较差、浅圆仓仓体墙壁传热快,夏季粮堆表层升温较快,长时间处于“热皮冷心”的状态,不利于粮食储备。解决粮堆“热皮冷心”现象,对提高粮食的耐储性、保证粮食储存质量有重要的作用。内环流控温储粮技术,利用粮堆自身冷能循环的优势,近年来开始在粮库中推广使用,该技术对长期储藏的粮食既可起到控温控湿、均温均湿、减少能耗的作用,又可抑制储粮有害生物孳生、减少化学药剂使用、改善工作环境和降低储粮损失损耗等,为绿色储粮提供了新方法,具备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内环流
真菌毒素是指由产毒真菌在生命活动中产生的具有毒性的一系列次级代谢产物。因其毒性作用较大,被人类和动物食用后易导致疾病的产生,而当多种真菌毒素同时存在时造成的危害更大。因此,各国及组织都相继制定了关于真菌毒素在谷物中的限量要求,因而针对不同真菌毒素的检测方法应运而生。其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有:仪器检测方法中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和免疫学检测方法中的胶体金试纸条(ICA)。然而对于多组分同步检测,LC-MS/MS方法前处理复杂;ICA方法则主要针对单一毒素的定性检测,难以满足对多种真菌毒素的定量
稻谷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我国储备粮的主要粮种。我国稻谷主要储藏在国家粮库中,在其储藏期间,霉变是造成储粮损失的一个重要因素。稻谷储藏过程中,当储藏条件适合真菌生长时,这些真菌就会分解和利用稻谷中的营养组分、破坏其质构,使其品质发生劣变,若不及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就会导致粮堆稻谷发热霉变。目前,相关研究内容主要围绕如何进行稻谷安全储藏。国内外关于储粮真菌研究的报道较多,但关于稻谷实仓大粮堆储藏和储粮真菌生长预测的研究鲜见报道。因此,本研究对实仓大粮堆储藏稻谷优势真菌的多样性、分布、演替规律及其储粮真
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是危害严重的世界性储粮害虫。磷化氢(PH3)因其具有杀虫效果好、渗透力强、残留毒性低等特点,已经成为储藏物害虫治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熏蒸剂。但是由于长期单一使用PH3,导致赤拟谷盗PH3抗性日益严重,对我国粮食安全构成巨大威胁。昆虫表皮是防止外源物进入虫体的第一道屏障,其在昆虫抗药性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探明表皮在害虫PH3抗性产生中的作用,本论文以赤拟谷盗为研究对象,以前期转录组数据为基础,综合运用生物信息学分析、RT-qPCR、RNAi等技术方法,解析
中国是稻谷生产和消费大国,稻谷产后安全储藏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前提。玉米象是重要的世界性储粮害虫,每年造成的储粮损失巨大。为保障稻谷产后储藏安全,特别是降低储藏过程中化学杀虫药剂的过度使用带来的社会和环境问题,基于红外辐射的杀虫技术逐步得到应用。本文以我国典型的初期性储粮害虫—玉米象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红外辐射处理对玉米象致死动力学的特征规律,探讨了红外辐射对玉米象致死作用的生化机理和分子机制,为后续红外杀虫工艺的开发和应用提供理论支撑。研究结果如下:
  1、以玉米象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处理强
目前,植源性农产品产地造假的现象屡见不鲜,因此迫切的需要研究出适当的分析手段对植源性农产品进行产地溯源研究。此外,重金属污染对植源性农产品造成的危害将进一步影响人类的生命健康。研究生态系统中元素的富集迁移规律对防止重金属进入植源性农产品等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稻谷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江苏省稻谷元素的含量和元素在土壤-灌溉水-稻谷系统中的富集迁移规律以及通过盆栽实验研究Fe3O4@NH2在土壤中固定两个水稻品种中的铅的方法。主要的研究工作与成果如下:
  1、通过分析江苏省9个地区103份稻谷样
肌原纤维蛋白(MP)的热诱导胶凝特性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肉制品的色泽、嫩度、弹性和保水性等品质。水浴加热是制备凝胶最常使用的方法,但它具有加热缓慢、耗水、耗时和耗费能源等缺点。而微波加热迅速、高效且节能,可作为制备凝胶的良好加热方式。目前有少量微波加热条件下关于凝胶特性的研究,但是尚未见对于凝胶形成过程的报道。因此,本论文研究了微波加热诱导制备的AA型肉仔鸡胸肉MP凝胶特性与结构的变化,揭示MP从“溶胶”转变为“凝胶”的过程,探讨了凝胶特性的调控机制,并优化了微波加热的工艺参数,为微波加热方式在鸡肉糜类肉制品
稻谷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在日常生活中起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但稻谷在储藏过程中,品质会发生劣变,对企业和农民都造成严重的损失,因此稻谷的储藏技术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对硅藻土进行功能化改性制备衍生材料,探讨了Ag/PDDA-Diatomite纳米复合材料对产黄青霉、白曲霉、雪腐镰刀菌和黄曲霉的抑菌能力与在稻谷储藏中的实际应用效果。主要的研究工作与成果如下:
  1、通过逐层修正方法合成Ag/PDDA-Diatomite纳米复合材料,并作为抑菌剂用于抑制产黄青霉、白曲霉、雪腐镰刀菌和黄曲霉的生长。通过
芝麻素作为芝麻中的活性成分具有多种生理活性,但目前未见芝麻素对肠道益生菌增殖和黏附作用的研究报道。本论文通过体外微生物和细胞实验、以及动物体内实验研究芝麻素对肠道菌群结构、肠道益生菌增殖和黏附的影响,发掘芝麻素改善肠道微生态、促进肠道健康的生物活性。本文研究结果如下:
  1、采用体外粪便厌氧发酵体系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三种剂量芝麻素对正常膳食和高脂膳食大鼠肠道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芝麻素能增加正常膳食和高脂膳食大鼠粪便中益生菌(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的数量,降低高脂膳食大鼠粪便中肠球菌数量。高通
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C3G)是植物中广泛存在的花色苷之一,进入体内会在肠道菌群的作用下去糖基化生成苷元矢车菊素(Cy)。C3G和Cy在生理条件下均不稳定,氧化产生原儿茶酸(PCA)和间苯三酚醛等降解产物。花青素体内的抗炎机理尚不明确,因此本论文比较研究了C3G和Cy抗鼠肠炎作用,比较研究了C3G、Cy和它们对应的氧化产物(OP-C3G、OP-Cy)及其中相应浓度的PCA对肠上皮屏障损伤的保护作用,以及它们对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具体工作及结果如下:
  1、通过三硝基苯磺酸(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