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农以土为本。农用地是否合理运用将会直接影响我国未来农业之路,甚至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农户作为农地利用的主体,农业生产投入决策的基本单位,在特定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固有的资源禀赋、现今的土地利用政策、特殊的家庭本身特征之下,他们的土地利用行为对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及其可持续发展利用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现代发展理论已注意到除资本、土地和劳动力等物质因素关注之外,非物质因素的重要作用。农村社会排斥作为一种重要的非物质因素,对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有着显著的影响。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行为经济学和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在我国促进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的大背景之下,拟从农民个体决策行为出发,以社会转型—农村社会结构变化—农村社会分化—农村社会排斥—农地利用行为的思路,在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农村社会排斥的概念进行了定义,并总结其特征,开发并检验了农村社会排斥问卷;同时运用多元回归分析农村社会排斥对农户土地利用行为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农村社会排斥是在农户自身行为态度、市场和政府三者共同作用下,使得部分农户个体或群体由于不能正常的享有到应该有的待遇和权益、主动或被动的不能完全参与到农村生活、生产中去,致使他们的生产能力与积极性下降,进而被排斥到村落主流中心的边缘的一种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2)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开发农村社会排斥量表,量表信度(Cronbach’s Alpha=0.915)和效度(KMO值=0.888,sig.=0.00)均达到标准值,说明量表的一致性与可靠性较高,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与验证性因素分析,检验了量表的结构及各个维度之间的关系。可知农村社会排斥被划分为经济排斥、治理排斥、观念排斥、关系排斥四个维度。农村社会排斥具有相对封闭性、复杂性、累积性、影响后果的社会性等特征。(3)现今农村社会中,由于巨大的生计压力和消费需求,经济排斥存在类型最为普遍和严重,现今农村社会中,由于巨大的生计压力和消费需求,经济排斥存在类型最为普遍和严重,其维度值最高为2.81423,接下来是观念排斥2.69419、关系排斥2.64962,治理排斥维度值最低仅为2.64671。(4)其对农户土地利用行为的作用机理以农户利益最大化原则为起点,在这个原则的驱使下,农户会重新定位自己的需求与动机,经济排斥、治理排斥、观念排斥、关系排斥等四类排斥因子对农户而言,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户的生产主动性与积极性,进而他们会选择积极或消极的土地利用行为。(5)定量分析表明农户的三种土地利用行为均不同程度的受到四种类型农村社会排斥的影响。其中农户的土地种植行为受到经济、治理、观念、关系排斥四类排斥的共同影响,结果显示四种排斥程度越低,农户的种植积极性越高;农户土地投入行为受经济、治理、关系排斥三种排斥的综合影响,三种排斥的程度越低,农户则会在种植的基础上加大种植的投入;农户土地规模经营行为主要受经济、治理、观念三种排斥的综合影响,经济、治理两种排斥程度越低,农户规模经营意愿越强烈;观念排斥程度越高,一定程度上会扩大农户的规模经营程度。(6)农村社会排斥现象的存在是普遍而正常的,而它影响后果的社会性也是很严重的。因而,从经济排斥角度而言,完善农业生产环节所有相关的政策,并使其发挥最大的政策效应是为有效途径;从治理排斥角度而言,有序的村领导班子的存在、透明的补贴资金到位情况、严格的监督机制、公开的反馈渠道是保证一个和谐生产生活环境的四大要素;从观念排斥角度而言,需要政府有针对性地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同时扶植培养个别农户进行“试验”,让农民亲眼看到进行农业生产是有利可图的。从关系排斥角度而言,需要村干部发挥自身作用,制衡排斥者与被排斥者,寻求二者之间的平衡点,同时追溯优良的民风民俗和村规民约,通过传统的民俗文化,强化村集体内部各个成员们的价值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