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人参皂甙Rg3是一种从红参中提取的中药单体,为抗肿瘤新药。研究显示,Rg3具有抑制多种肿瘤生长、浸润和转移,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提高机体免疫力,联合化疗有增效减毒作用等。但其抑制肿瘤作用的信号转导机制尚不清楚。EGFR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家族成员之一,在多种恶性肿瘤高表达,其异常活化与肿瘤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以及肿瘤患者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EGFR为受体型酪氨酸蛋白激酶,EGFR激活的关键步骤为二聚体形成及酪氨酸自身磷酸化。酪氨酸磷酸化可募集含有SH2结构域的信号分子,从而将信号转导至下游分子,导致一系列下游信号通路的激活。本实验研究人参皂甙Rg3对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的EGFR信号传导的影响,提出人参皂甙Rg3可能以EGFR为作用靶点,通过抑制EGFR信号调节网络发挥抗肿瘤作用,为临床应用人参皂甙Rg3的抗肿瘤靶向治疗提供实验依据,并将深入探讨Rg3抗肿瘤作用机制具有较大意义。方法:1.体外培养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人参皂甙Rg3对MCF-7细胞增殖的影响。2.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的人参皂甙Rg3,作用后,MCF-7细胞EGFR、磷酸化EGFR(pEGFR)和PY20(磷酸化的酪氨酸激酶)的表达水平。3.细胞免疫荧光方法检测不同浓度的人参皂甙Rg3作用后,MCF-7细胞EGFR、pEGFR和PY20的表达水平。结果:1.不同浓度的Rg3作用一定时间(24h,48h)后,对MCF-7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人参皂甙Rg3( 12.5μg/ml、25μg/ml、50μg/ml、100μg/ml、200μg/ml、400μg/ml)和辅料(50μg/ml)分别作用于MCF-7细胞。形态学分析,显微镜下可见,经药物作用后MCF-7细胞数目减少,细胞形态由原来的贴壁良好、饱满、多角形、梭形变为类圆形、悬浮、颜色变暗、无折光性,且随药物浓度的增加细胞形态与正常细胞的差异越大;辅料组MCF-7细胞形态和数量变化不大。24h后抑制率分别为10.3%、15.2%、20.7%、26.3%、50.4%、92.7%,辅料组抑制率为22.6%。Rg3处理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浓度≥100μg/ml均明显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有统计学意义(p﹤0.05);48h后抑制率分别为6.0%、12.4%、30.3%、60.6%、69.1%、74.0%,辅料组抑制率为14.8%。Rg3处理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浓度≥25μg/ml均能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有统计学意义(p﹤0.05)。2.流式细胞术检测人参皂甙Rg3作用后,MCF-7细胞中EGFR、pEGFR和PY20的表达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MCF-7细胞中EGFR的表达,表达比例为25μg/ml(40.32±0.84)%、50μg/ml(32.09±1.63)%、100μg/ml(25.22±2.15)%、200μg/m(l15.17±0.95)%,明显低于对照组(71.54±1.89)%和辅料组(68.49±2.87)%,(p﹤0.05);pEGFR的表达比例为25μg/ml(38.16±0.79)%,50μg/ml (27.94±0.59)%,100μg/ml(19.22±1.41)%,200μg/ml(10.53±0.99)%,明显低于对照组(57.10±0.35)%和辅料组(54.49±0.43)%,(p﹤0.05);PY20的表达比例为25μg/ml(38.90±1.01)%,50μg/ml (25.73±1.19)%,100μg/ml(17.64±1.29)%,200μg/ml(9.73±0.75)%,明显低于对照组(53.98±1.16)%和辅料组(58.04±0.96)%,(p﹤0.05)。而且pEGFR和PY20的整体表达比例低于EGFR的表达比例,符合正常规律。3.人参皂甙Rg3作用后,细胞免疫荧光检测MCF-7细胞膜表面EGFR表达随着药物浓度的升高,荧光强度逐渐减弱,对照组细胞膜表面的荧光强度高于药物组。细胞膜表面pEGFR和PY20的表达趋势同EGFR抗体组。结论:1.人参皂甙Rg3对MCF-7细胞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能力呈时间剂量依赖性。2.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25μg/ml、50μg/ml、100μg/ml、200μg/ml),人参皂甙Rg3能降低MCF-7细胞表面EGFR,pEGFR的表达以及PY20的表达。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EGFR,pEGFR,PY20的表达逐渐降低,呈剂量依赖性,且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3. MCF-7细胞经人参皂甙Rg3作用后,EGFR的表达与pEGFR的表达以及PY20的表达变化趋势一致。4.人参皂甙Rg3通过阻断MCF-7细胞表面的EGFR,pEGFR及PY20而发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作用。提示人参皂甙Rg3可能作为一种靶向药物,下调EGFR及其下游的信号传导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