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经济全球一体化进程日益加速的背景下,人民币完全自由兑换成为我国改革进程中的重要议题。1994年1月我国政府已正式将人民币自由兑换作为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但在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后,一些学者对我国资本项目开放的必要性产生了怀疑,认为我国应该进一步加强对资本项目的管制。这些学者忽视了资本管制的成本(包括大量的资本外逃和由于人民币资本项目下不能自由兑换导致的金融资源配置低效率),今后这种管制成本进一步提高。因此,在对待我国资本项目开放的问题上我们既要谨慎,也要持续不懈的创造资本项目开放的条件,从而顺应世界潮流与趋势,按照国际上货币开放的共同规律,稳妥有序地推进资本项目开放,逐步实现人民币完全自由兑换。本文从发展中国家资本项目开放的经验出发,探讨开放资本项目的约束条件和各种运作模式,进而根据我国的现状,提出了我国开放资本项目可选择的的策略和模式。 本文共包括四大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分析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提出发展中国家开放资本项目应具备稳健的宏观经济政策,有效率的金融体系和监管机制,灵活的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的利率形成机制这四个最重要的条件。第二部分先总结目前国内外学者关于资本项目开放的“渐进型”模式和“激进型”模式,认为在发展中国家,由于各项约束条件并不具备,所以应选择“渐进型”模式,并在第三节对发展中国家的资本项目自由化进程作了概述;本文第三部分具体分析我国开放资本项目的现实障碍,由于这些障碍的存在,人民币自由兑换前必须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第四部分提出我国在资本项目开放进程中必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浮动汇率制与人民币利率市场化,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加强金融监管。最后指出在开放资本项目的进程中,一定的资本管制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