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明末清初开始,随着外国传教士将西方文化的带入,中国美术开始了从古代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变,其标志就是中国知识分子开始从意识形态的角度,将西画的艺术观念和语言进行认识后,开始的新的艺术形式和语言的探索,这个时期的艺术已经不再是士大夫时期的以隐逸文化为主的文人画艺术,新的审美取向虽然没有成型,但是,象石涛这样的艺术家已明确提出了笔墨当随时代,我之为我,自有我在这样的艺术主张,充分地说明了传统文化元素的生长必须要吸收新的营养,明代的绘画理论已经成熟地形成了绘画的南北论,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时期的文入画的外延和内涵都建立在本土文化的认读上,以隐逸文化为主的文入画更关注文人自己内心世界的精神需求而对现实的关注,还没有被明确地提出来。但是,清初的花鸟画大家恽格的作品和画论都自觉地体现出难得的关注现实的艺术情怀,与花鸟传神写照、为花摄情,他的作品最为人称道的不仅是创造性的恢复和发扬了没骨写生花卉的传统,给当时的花鸟画坛注入生机,更有艺术家精心幻化出来的清如水碧,洁如霜露的以“静”、“净”为特点的审美语言,从赞美花鸟世界的美好这个现实主义的角度进行创作,为中国画从写实主义走向了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跨出了宝贵的一步。从他的作品里看到的是他发自内心的对绘画对象的赞美,这种用写实的手法关注现实世界的创作思想就是最朴素的现实主义的创作思想,他的花卉幽淡秀美,于绚烂中寻求平淡天真,体现了恽寿平所特别推崇的文人气韵,也表现了他所独有的感情世界,从而形成了鲜明的个人面目,被清人视为写生正派,与山水正宗相辉映,恽寿平晚年时已是无论江南江北,莫不家家南田,户户正叔,遂有常州派之目。(《国朝画征录》),其影响之大可以说波及整个清代画坛中后期,形成了以他为代表的花鸟画流派,虽然以地域为名,但是成员并不限于一地,其中还包括一些仕宦画名家如:邹显吉、邹一桂、蒋廷锡等等。从今天的角度来研究他的作品和创作思想,放在一个更广阔的背景和时间段来看,可能会带给我们新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