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番茄是杂种优势十分明显的蔬菜作物,优良的一代杂种抗病性好、产量高。目前我国生产番茄一代杂交种均采用人工去雄授粉,因此在生产制种时每年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这种传统的杂交种制种方式程序繁杂、制种成本高、杂交种子产量低、费时费力且纯度不稳定,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番茄杂种优势的进一步利用。利用番茄雄性不育制种不仅可以简化杂交制种程序,而且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降低制种成本,保证制种纯度。ps功能型雄性不育系具有可育的花粉,可实现人工辅助授粉保存不育性状且不育性状稳定,在育种上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和科研潜力。为了能更深入的探究ps雄性不育系的不育机制使其能在制种上得到更加充分的应用,本试验利用石蜡切片和扫描电镜相结合的方法对不育性状及不育发生时期进行了观察,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花药内源激素含量进行测定,同时利用SuperBSA的方法对番茄雄性不育基因ps进行了精细定位,试验结果如下:1.不育花药和可育花药发育前期基本相似,在花蕾长0.8cm时不育花药背部已经分化出一系列表皮毛细胞与花瓣主脉内侧细胞粘连在一起,而在可育花药背部虽然也已分化出较少的表皮毛细胞,但却未与花瓣主脉内侧细胞粘连。此外当花瓣张开角度为600时,与可育花药相比,不育花药的花瓣与花药粘连在一起,花瓣不开放,花药受花冠束缚,药壁开裂受阻。同时不育花药的药隔组织前端细胞并没有像可育花药的细胞那样进行降解从而与药壁细胞断开,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阻止花粉散出,并且不育花药的药壁单薄,同侧的两药室之间并没有连通在一起。2.本试验利用扫描电镜的方法对不育花药的开裂情况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在花瓣张角为60。时,可育花药已经有一定程度的开裂,能在裂口处看见即将散出的花粉,药壁细胞排列规则而紧密;不育花药虽然也有开裂,但开裂程度明显小于可育花药,并且在不育花药的开裂处发现了一些破碎降解的细胞碎片,这些碎片紧凑的分布于裂缝处,将花粉阻挡在药室内而不得散出。在对成熟花药的观察中发现,成熟的不育花药虽然也会开裂散粉,但释放的花粉多粘连在一起,并且部分花粉已经干瘪没有活力。而可育花药中的花粉分散几乎未见无活力的花粉。3.不育花药中ZT含量在花蕾长0.8cm之前高于可育花药,0.8cm之后低于可育花药;GA3含量及变化趋势与可育花药几乎一致,差异不明显;ABA含量在花开30。角之前与可育花药无明显差异,在花开30。角之后低于可育花药,但在花开90。角时又高于可育花药;不育花药中的IAA含量在花蕾长0.8cm之前无明显的升降变化,在花蕾长0.8cm之后含量明显上升高于可育花药,但在花开45。和60。角时又略低于可育花药,最后在花开90。角时明显高于可育花药。而不育花药中内源水杨酸的含量变化趋势恰恰与可育花药相反。4.试验共获得SLAF标签84,630个,标签整体平均深度达249.33x,基因组简化成功。样品间多态分析共得到多态性标记1,983个。通过关联性分析后得到5个差异标记,并将ps基因成功定位于番茄2号染色体上的一个大小为0.8497Mb的性状侯选区域,区域内共有104个基因,并对基因进行了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