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美学视域下的《安娜·卡列尼娜》研究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lu03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列夫·托尔斯泰是19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在清晰展现了当时动荡混乱的社会图景外,也将他自己一生不懈地精神探索表现了出来。托尔斯泰的精神探索注重从内心出发,脉络清晰地把他自己在生命中各个阶段所思考的问题一一罗列剖析。弗洛伊德恰与列夫·托尔斯泰生活在相邻的两个时代,虽然他们生在不同的国度,学术研究的领域也不相同,但是,托尔斯泰小说人物塑造方法和弗洛伊德的文艺创作理论尤其是对无意识的洞察,都体现出两者在探寻人类心理世界方面的相似相通。不仅如此,精神分析美学也是二十世纪影响最大的西方美学流派之一,对于西方现代文学影响深远。本文即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美学出发,以梦的理论、力比多理论和人格结构理论为基础,对托尔斯泰的文学巨著《安娜·卡列尼娜》中的人物进行深入解读。首先,依托梦的理论研究梦与作家创作动机之间的联系,找出托尔斯泰在创作《安娜·卡列尼娜》这部作品时的内在心理动因。与此同时以作品中的梦境为素材,挖掘渥伦斯基和安娜梦境中的深层隐喻。然后,从生命本能的力比多出发,以作品中三位主要人物渥伦斯基、卡列宁和列文为中心,研究力比多在他们身上疏泄、压抑以及升华的演绎过程,借此表达对于生命意义的新思索。最后,选取安娜和卡列宁作为研究对象,对两位主人公的人格结构进行分析,发现他们身上本我、自我、超我在生命发展中的不同作用。三重人格的精神分析理论从人性深处剖析了人的精神活动模式,这种分析方法极大地影响了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塑造,也为读者理解和文学评判提供了新的审视视角,"三我"的表现使得作品人物形象更有层次也更为丰满,当然也愈发接近于真实的人的本性。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美学在形成之初就引起了极大的影响,重新拾回往日经典,以弗洛伊德的文艺美学观点为依据去解读托氏作品中人物精神层面的问题,可以进一步丰富对托尔斯泰作品地认识和研究。本文旨在从精神分析美学理论的角度进一步挖掘出蕴藏在托氏作品中深层次的内涵与美学价值,探究精神分析美学理论对作品完成、人物形象的丰满所起到的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时以文学作品为依托的弗氏精神理论分析也更生动活泼,更具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阿来在山珍三部中本着一以贯之的人本主义立场,以辩证的目光、惋惜的笔调描写新旧、强弱、内外文化碰撞的火花,抒发自己对社会发展弊病和文化冲击的独到见解。作者并不刻意地
针对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的文献利用率低的现象,从工作人员素质、资源采购工作机制和外部采购环境等几方面对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图书馆和各院系共同构建高校图
教师教育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除高校教师教育机构内部进行课程改革、教学转变等之外,还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当前,教师教育改革需要构建教师教育改革的社会支持机制。
目的探讨维生素A、E水平与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清维生素A、E水平,选择我院2015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10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为观察
小麦春季生育期间,群体光合速率( C P R) 的动态变化呈单峰曲线,于孕穗至开花期达到最大值,不同氮素用量处理 C P R 的峰值大小、峰值出现时间和高值持续期不同。群体单位叶面积光合速
采用盆栽方法,对16个葡萄砧木品种(系)资源进行了抗旱性鉴定,并研究了干旱胁迫下葡萄砧木的生理变化规律,探讨了葡萄砧木的抗旱性机制,初步评价了抗旱性鉴定的指标和方法。结
对古代科技类文献在文献资料中的分布情况进行简要概述,并对四川现存科技古文献提交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目的探讨截骨矫形手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畸形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2002年1月至2006年1月,采取截骨矫形手术治疗12例桡骨远端骨折畸形愈合患者,男5例,女7例;年龄27~60岁,平均41.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教学逐步重视体育教育,重视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与此同时,多媒体信息技术也被广泛运用到各学科的教学活动中,丰富了教学形式,也迎合了现代学
校本课程是我国规定的“三级课程”之一,是新课程改革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新课改的真正落实需要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本文在研究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的理论过程时,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