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提出“风燥伤阴”是感染后咳嗽(post-infectious cough, PIC)的主要病机,观察“祛风润燥法”治疗感染后咳嗽的临床疗效、证候积分及咳嗽特异性生活质量问卷积分的变化。以期提高感染后咳嗽的疗效,优化治疗方案,减少抗生素的滥用,发挥中医药在感染后咳嗽领域的优势。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感染后咳嗽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即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选用常规西药治疗(口服复方甲氧那明胶囊,2粒,tid:枸橼酸喷托维林片,1片,tid),治疗组服用加味桑杏汤(桑叶10g、浙贝母15g、北杏仁15g、北沙参15g、枇杷叶15g、桑白皮10g、僵蚕10g、麦冬15g、知母10g、丹参15g、甘草6g、大枣15g)。依照本病中医证候特点,选择咳嗽、咽干等六个症状,根据症状和体征的严重程度分成“0,+,++,+++”4个等级,并相应以“0分,1分,2分,3分”计算来量化积分,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证候积分及咳嗽特异性生活质量问卷积分的变化,并作对比分析。成果:1、两组咳嗽症状积分比较:两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但治疗组治疗后总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起效快于对照组。2、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比较:两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但治疗组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3、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比较:经治疗后,治疗组及对照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两组均有统计学差异,但治疗组治疗后总积分及各证候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尤以气喘气逆、咽干及咽部体征的改善较为明显。4、两组CQLQ比较:两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但治疗组治疗后CQLQ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1、两组均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与治疗前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异,考虑单纯的西医治疗及中医治疗均能有效地改善感染后咳嗽患者的症状;2、跟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能够更好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