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解构主义思潮从结构主义内部发起了对结构的颠覆,它们立足于语言学领域,从理论上论证了稳固结构的不可能,从而挖空了结构大厦的根基。德里达的“延异”观认为能指和所指的区分是无限的,意义处于无限延宕的网络中,我们只能描述意义延宕的“踪迹”,却不能把握其稳固、永恒的含义。
“互文性”概念在解构主义文本话语中是一个关键词,不同的作者赋予了它不同的意义重心,使其具有超强的适应性。它和一些相关词汇如“延异”、“播撒”等共同构成了某些领域的话语霸权,解构主义将它广泛地运用于解构分析之中;互文性理论成功地解构了关于中心、稳定的结构及确定意义的神话,赢得了符号自由的狂欢,在意义结构统领的符号帝国掀起了一场革命,从而在不同的人文社科领域激起了深远的回响。德里达的互文思想深刻体现在他的几个重要范畴,即“延异”、“踪迹”及“播撒”中。
本文第一章第一节主要回顾了互文性理论的生成、发展及理论变迁;第二节则阐释了互文性理论的解构主义路径和耶鲁学派的互文观以及德里达在互文性理论中的重要作用。紧接着第二章讨论了德里达的文本理论,从三个方面入手,阐释了其非中心化、异质性与反主题以及弱指称性的特征,使我们看到了文本的真容,这为下一章考察其互文性理论做好了铺垫。第三章在综合前两章的基础上,是前两章的深化,前三节通过对德里达三个主要概念“延异”、“播撒”、“踪迹”与“互文性”关系的分析,阐释了其独特的互文性理论;最后一节试图说明德里达及其解构互文观造成的重大影响以及存在的局限性,最终得出了结构与解构文本观其实应该是相互补充、而不是相互对立,我们应该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这一颇有争议的理论的结论。贯穿这三部分的主线就是德里达对传统本原形而上学的解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