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学的根本性质是生存,任何作家的创作、任何哲人的思考无不根基于最本己的生存体验。海德格尔用“此在”来称呼人这种存在者,认为生存不是现成的存在,而是逐渐生成的存在,历史的本质就在生存的本真演历之中。在阅读中我发现:萧红是一位能在一大堆作品里一眼就能辨别出哪一页是她的的独特作家,她的作品以自己独特的生命情感体验一女性的声音、细腻的情感、缤纷的色彩,尤其是独特的文体,给我们留下了一场场视觉的盛宴。虽然作家写作都会不同程度地印上自己生活的烙印,但像萧红这样具有强烈自叙传色彩的作家在现代文学史上还是不多。而且,目前研究者们虽然都注意到了萧红创作的自叙传特点,但大多是通过挖掘萧红创作的影响源,然后分章节对号于她的作品内容,评传式地进行论证的。真正从文学生存论的角度,把萧红的创作看做一种独立的生存状态来研究的还不多。因此,笔者希望从这个角度出发,把萧红的人生和文学创作分别看作两个独立的生存体:人生文本中,萧红从一个不谙世事、学识不多的小女孩到走近鲁迅,走进文坛,这途中的种种人和事,促成了她文本的不断生成,最终形成了她的萧红体,形成了她比别人更鲜明的自叙传色彩的创作倾向。最后,这两种文本被作者统摄在对生命力的感知上,基于此,本文力求对萧红自叙传创作有个新的认识。论文拟分上下两篇,上篇论述萧红人生文本对文学文本的设定,从童年、漂泊的生命体验以及鲁迅影响三个角度概括人生文本方面的影响源,从萧红独特的创作理念和“萧红体”两个方面展现出她的人生文本与文学创作相融合的整体特点。下篇发掘萧红对生命力感知基础上进行的自叙传创作,选取她创作中两个最主要的关键词:回忆和缺失,分两节进行论述。第一节论述回忆的缘起、回忆集大成、灵魂的归乡,从而得出结论:萧红的创作文本体现着她生存的状态,现实不如意,于是永远的憧憬与追求成为一种永恒,回忆成为她现实人生的一种支撑力量。第二节紧承第一节回忆的写作方式,从慈爱缺席、理想爱情的缺席、生命力缺失三个层面上论述她现实人生在文学生命里的具体体现。在文学世界里实现自己精神的还乡,最终得到在现实人生里的自我拯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