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药丙溴磷易分解、残留量低、残效期比较短、杀虫效率高、毒性相对较低、用量少及对环境和植物相对安全,是一种优良的杀虫剂。随着一批高毒性的有机磷农药在全球范围内禁止使用,丙溴磷等杀虫剂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农药的迁移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影响很大,土壤对农药的吸附是抑制农药迁移的主要方式。本论文以丙溴磷在土壤中的吸附行为为研究目标进行一系列实验,得到如下结果:1、采用平衡振荡法研究了丙溴磷在土壤中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Freundiich模型能较好地描述丙溴磷在土壤中的吸附过程;其吸附常数Kf=0.2586,说明丙溴磷在土壤中的吸附性不强。溶液pH值、温度、离子强度、固液比和有机质影响丙溴磷在土壤中的吸附。当溶液pH从4升高至8时,丙溴磷在土壤中的吸附能力随之降低,这可能是由于碱性越强,丙溴磷分解越多,从而导致吸附的丙溴磷越少。温度从15℃升高至35℃时,土壤对丙溴磷的吸附能力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丙溴磷在土壤中的吸附能力不强。离子强度从0.002 mol/L升高到0.05 mol/L时,丙溴磷在土壤中的吸附能力减小,这是由于离子强度增大,与丙溴磷竞争土壤吸附活性点的阳离子数也增多,从而导致土壤对丙溴磷的吸附减弱,但离子强度对此影响不大。固液比从1:10升高至1:25时,土壤对丙溴磷的吸附增强,这是由于土壤的吸附未达到饱和,从而固液比越大,溶液中的丙溴磷越多,因而吸附量越大。有机质能增强土壤对丙溴磷的吸附能力,这是由于土壤中有机质中的非极性基团对丙溴磷有较大的吸附作用。在实验条件下,当加入H2O2的体积为5-15 mL时,其吸附率为36.22-14.28%。2、用钙基蒙脱石制备有机蒙脱石并对丙溴磷进行吸附。电镜(SEM)、红外(IR)的表征结果表明:有机插层剂已经插入到了蒙脱石层间。有机蒙脱石对丙溴磷的吸附大于土壤对丙溴磷的吸附且不同类型的表面活性剂改性的蒙脱石对丙溴磷的吸附影响也不相同,这是由于插入有机活性剂链越长,改性后的蒙脱石层间距越大,从而对丙溴磷的吸附量越多。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着丙溴磷浓度的增大,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蒙脱石、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蒙脱石对丙溴磷的吸附能力也增大,且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蒙脱石对丙溴磷的吸附能力大于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蒙脱石对丙溴磷的吸附能力,这是由于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蒙脱石的吸附空间大于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蒙脱石的缘故。在实验条件下,土壤、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蒙脱石、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蒙脱石和溴化十六烷基吡啶蒙脱石对丙溴磷的吸附率分别为46.11%、64.01%、66.00%和66.27%。3、用土壤薄层色谱法研究农药丙溴磷在不同层稻田红壤中的移动特性及其在表层土壤中移动的主要影响因素。以稻田灌溉水为展开剂,测得丙溴磷在表、中和下层土壤薄层板上的移动值Rf分别为0.375、0.301和0.092,这表明丙溴磷在表层土壤中中等移动、中层土壤中不易移动和下层土壤中不移动,对地下水污染可能性较小,但可能对地表水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污染。改变土壤有机质和蒙脱石量,调节稻田灌溉水pH和CEC(阳离子交换量),考察这4种因素对表层稻田红壤中丙溴磷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可抑制表层土壤中丙溴磷的移动,但起主要抑制作用的有机质是难氧化土壤有机质;土壤中蒙脱石矿物含量与丙溴磷在土壤中的移动性呈明显的负相关,其相关系数为-0.976(n=5,p<0.05);稻田灌溉水pH>5时,表层红壤中丙溴磷的迁移性随pH的增大而增大;稻田灌溉水CEC的增大可促进丙溴磷在表层土壤中的移动。从同一土壤剖面来看,稻田红壤CEC和蒙脱石量是丙溴磷在不同层土壤中移动性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4、采用盆栽实验研究丙溴磷乳油在小青菜和土壤中的残留。结果表明:残留于土壤中的丙溴磷能够被种植的小青菜根系吸收,随着土壤中处理浓度的增加,丙溴磷在小青菜茎和叶中的残留量也随之增加,且丙溴磷在茎中的残留量大于叶中的残留量。说明丙溴磷由土壤向供试蔬菜植株茎的迁移能力大于叶。土壤或水体中含有高浓度丙溴磷时,小青菜茎较叶更易受到其毒害。土壤丙溴磷浓度大于10.00 mg/kg时,上层和下层土壤中都含一定量的丙溴磷,且浓度越高,上、下层土壤中残留的丙溴磷越多;但土壤中残留的丙溴磷和原土壤中丙溴磷浓度并不成正比。当土壤中原丙溴磷浓度为10.00 mg/kg时,上、下层土壤丙溴磷残留浓度分别为1.359和0.527 mg/kg;而当土壤中原丙溴磷浓度增大到200.0 mg/kg时,上、下层丙溴磷残留浓度分别为4.011和1.462 mg/kg。由此说明,土壤对丙溴磷的残留量较小,土壤中丙溴磷对地下水的污染较小,对地表水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