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目前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微创治疗主要的是前路经皮内窥镜颈椎间盘切除术(APECD)或后路经皮内窥镜颈椎间盘切除术(PPECD)。APECD可分为经椎间盘入路和经椎体入路,经椎间盘入路能有效去除突出的椎间盘组织,但可能会较多的丧失椎间盘高度,经椎体入路会对椎体造成骨性损伤。由于颈椎解剖结构的限制,PPECD多采用椎间孔后壁减压术和椎间孔扩大术以缓解症状,故为间接减压术。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新的手术入路--经钩椎关节外侧入路,在不损伤骨性结构及间盘组织的前提下,对由骨赘增生引起神经根型颈椎病进行治疗,并探究此种手术入路的可行性。【方法】选取经动脉乳胶灌注的冰鲜尸体作为前瞻性研究对象。(1)在标本颈部模拟完整的内镜手术。(2)内镜手术术毕后对标本颈部进行大体解剖,探究手术节段周围组织结构毗邻关系【结果】(1)用内镜系统影像引导下钩椎关节外侧入路较容易到达椎间孔区域,显露相应神经根较容易。(2)内镜系统所见:C7神经根自C6-7椎间孔发出,由内上方向外下方走行。行内镜手术时,手术视野未见椎动脉,将内镜工作套筒提起后可见椎动脉在前方与C7神经根相交。(3)大体解剖所见:颈部由浅入深层次为皮肤,胸锁乳突肌,颈动脉鞘,前、中斜角肌,臂丛神经及椎动脉。经内镜切口继续切开皮肤,可见颈阔肌,切断此肌肉向深面及两侧剥离,可见胸锁乳突肌。胸锁乳突肌由外上至内下走行,其有两个头:胸骨头为腱性,略窄,起自胸骨上缘的前面;锁骨头为肌性,略宽,起自锁骨内侧部。两束肌纤维止于乳突和上项线。切断胸锁乳突肌后可见颈动脉鞘结构,将鞘小心剥离,可见颈总动脉全长与颈内静脉及迷走神经共同位于鞘内,静脉位于动脉外侧,迷走神经走行于两者之间,位于较后的平面。颈动脉鞘离断后可见前、中斜角肌及臂丛神经自二者之间穿出,前斜角肌起于C3-6横突前结节,其纤维微向下向外,止于第1肋内侧缘和斜角肌结节;中斜角肌起于C2-6节段横突后结节,止于第一肋上方锁骨下动脉沟的后方。将前、中斜角肌分离后可见椎动脉。椎动脉内侧为手术靶点;椎动脉起自锁骨下动脉,向上向内走行,于C6节段进入C6横突孔,保持相对固定位置继续上行;C7神经根自脊髓发出后由内上方向外下方走行,与椎动脉相交,神经根位于椎动脉深面,C6/7水平椎动脉与C6/7钩椎关节外缘距离为6.8mm,可容纳内镜系统外侧工作套筒,当工作套筒外展触及椎动脉时,其与正中线夹角为7°,椎动脉可能随着工作套筒的推挤而向外移动;C5/6水平椎动脉与C5/6钩椎关节距离为1.6mm,椎动脉几乎没有移动性,不可容纳内镜系统外侧工作套筒。【结论】(1)经钩椎关节外侧入路治疗C6/7神经根型颈椎病是可行的,尤其是钩椎关节增生造成椎间孔狭窄的神经根型颈椎病。(2)在内镜下经椎体外缘到达椎间孔内进行神经根减压的操作是比较容易的,向内侧可以显露到脊髓外缘。从钩椎关节、神经根及椎动脉的毗邻关系证明内镜手术具有相对安全的操作空间。(3)局部解剖显示C7神经根出椎间孔后走行在椎动脉的深面,但椎动脉偏外并且移动度较好,应用工作通道向深面分离时不需要显露椎动脉。(4)此术式目前对于C3-6节段不可行,因椎动脉自C6水平进入C6横突孔,位置较为固定,内镜系统可操作空间小。(5)此术式在尸体标本上可以完成,但在临床应用上是否可以完成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