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不同病理类型肺癌在动态增强CT扫描下的表现及增强特点,并分析不同病理类型肺癌在(18)~F-FDG PET-CT扫描下的SUVmax与其病理类型有无相关性,据此探讨以上两种手段能否作为估计肺癌病理类型的有力补充。材料和方法:研究期间筛选到行动态增强CT扫描的符合条件的患者71例,其中肺鳞癌34例,腺癌25例,小细胞癌9例,大细胞癌2例,类癌1例。因大细胞癌及类癌例数较少,故未进行分析。余68例按病理类型分组,记录病变有无分叶征及毛刺征并统计该征象在不同病理分组中所占比例;平扫及注射对比剂后于30s、60s、90s、120s分别进行扫描并测量CT值,增强后CT值减去平扫CT值为增强幅度,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组间是否存在差异。行(18)~F-FDG PET-CT检查组,符合条件的患者共45例,按最大径分为三组,≤2cm组,>2cm且≤3cm组及>3cm组,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判断组间是否有统计学差异;然后按照病理类型分组,同样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以确定组间SUVmax是否有差异。最后建立一个多元回归线性模型,分析各因素对病变SUVmax影响的有无及大小。结果:34例鳞癌病变中,共有24例出现分叶征,比例为70.6%,而25例腺癌病变中只有10例(40.0%)有此征象;相反,毛刺征出现的比例鳞癌组为32.4%,而腺癌组为68.0%。小细胞癌组两种征象出现的比例均为44.4%。分叶征鳞癌组多见(p=0.019),毛刺征腺癌组多见(p=0.007)。三组平均平扫CT值分别为:39.58HU±1.05HU、37.18HU±1.88HU、40.01HU±2.33HU,平扫CT值组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429)。增强后四期强化幅度于不同病理类型间分别进行单向方差分析,增强后90s小细胞癌组强化程度显著高于鳞癌组(p=0.012)及腺癌组(p=0.001)。动态强化峰值(PH)小细胞癌组显著高于鳞癌组(p=0.011)及腺癌组(p=0.033)。45例患者行PET-CT检查,按病变最大径分为三组,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为p=0.030,表明组间SUVmax有显著差异。将病理类型作为控制变量,对变量直径和最大SUV进行偏相关分析,二者偏相关系数为0.489,其双侧(2-tailed)检验的显著性概率为0.001,小于0.05。因此,直径与最大SUV呈显著正相关。按病理类型分组,结果腺癌组与鳞癌组之间的SUVmax存在显著差异,p=0.012。将年龄、性别、病变直径、病理类型作为自变量,SUVmax作为因变量建立一个多元回归线性模型,结果显示:无论简单相关、偏相关,还是部分相关,“直径”与“最大SUV”比“病理类型”与“最大SUV”有更强的线性相关。结论:不同病理类型肺癌病变的自身表现有各自特点,本研究分叶征于肺鳞癌中多见、毛刺征于肺腺癌中多见;动态增强扫描不能区分肺鳞癌与肺腺癌,但可以区分小细胞肺癌,从而指导治疗。SUVmax可以鉴别肺鳞癌与肺腺癌;SUVmax与病变大小呈显著正相关,病变大小对SUVmax的影响较病理类型的影响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