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伤寒名家何志雄教授主要学术思想整理研究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bright_wi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历代诸多中医名家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是中医学的宝贵财富,在理论、临床、本草、方剂等各个方面推动着中医学不断发展。何志雄教授是当代岭南伤寒名家之一,为我国当代杰出的中医理论家、教育家、临床大家。先生治学严谨,致力于《伤寒论》的研究数十春秋,对诸多理论问题阐发透彻,如伤寒六经实质、伤寒胃气学说等。先生在理论研究的同时,注重将理论研究成果用之于临床实践,擅用六经辨证辨治六淫外感疾病、脏腑辨证论治内伤杂病。对于经方的运用更是颇具心得,多有创见,常以经方治疗各种疑难病症,本师古而不泥古之风,临证多有加减而切中病情。先生临证之时重视保护调养胃气在外感内伤诸多病症中的运用,强调“人以胃气为本”,“胃气壮则五脏六腑皆壮”,以扶正祛邪为其重要的临证特色,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经验,是当代岭南中医学的宝贵财富。本研究主要运用伤寒学的相关理论方法,通过搜集整理何志雄教授相关文献资料,采访与何老有关的人物从而获取口述材料,旁纳中医医史文献、中医各家学说的研究方法对何志雄教授主要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等内容作深入系统的整理和研究,以便于岭南伤寒学术的传承和发展。何老一生所积累的学术思想内容甚多,笔者在取材上多有取舍,旨在对重点内容进行系统深入的梳理和研究,故将何老有代表性的、理论体系完整的、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内容作重点研究,对于何老其它学术思想,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陆续开展。本研究主要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何志雄教授生平简述。通过细致的资料搜集,较为详细地描述出何老一生的人生际遇和走上中医之路并成为一代大家的外部史实。旨在以史实为依据,从中探讨外部环境因素对于何志雄教授走上中医之路的历史动因;从其人生际遇的客观史料窥探出何老立志中医,悬壶济世,并取得丰硕成果的促进因素。藉此对后人立志中医给予一定的启迪和鼓舞。第二部分为何志雄教授的学术精华。何志雄教授为当代岭南伤寒名家之一,对于《伤寒论》的理论阐发、临床运用等均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和经验体会。通过整理何志雄教授文献资料及有关口述材料,结合伤寒学相关理论方法,我们发现何志雄教授对于《伤寒论》六经实质的阐发是以脏腑经络有关理论为基础,以《黄帝内经》、《难经》等中医经典著作为理论依据,结合伤寒六经自身的内在独特性,对伤寒六经的实质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论述。何志雄教授以数十年研究运用《伤寒论》之经验体会,认为胃气学说贯穿于《伤寒论》理论方法的始终,是《伤寒论》重要的内在组成部分之一。何老强调,学习伤寒使用经方的关键之一,在于对伤寒胃气学说的深刻把握,何老此论对当代伤寒学的研究具有较大的启迪意义。以伤寒胃气学说为门径,为研究伤寒,使用经方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第三部分为何志雄教授的临证经验。与岭南大多数医家一样,何志雄教授不但是一位中医理论家,教育家,更是一位临床实干家。何老注重中医理论与临证实践的内在一致性,强调中医之本在于理论发明,其生命力在于临床的简、便、效、廉,二者密不可分,均应加以重视。在治学育人之余,何老勤于临证,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经验。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先生对于外感疾病常以六经辨证为指导,在六经辨治运用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中以六经辨证辨治外感温病是其一大特色。对于内伤杂病又偏重于使用脏腑辨证,在具体运用中,何老又强调局部与整体、局部与局部的辩证统一关系。在外感内伤诸多病症的治疗上,先生首重患者脾胃之气的强弱,在处方用药中亦时时注重顾护中焦脾胃之气,切实提高疗效,对末学颇多启发。第四部分为何志雄教授运用经方的医案研究。何老是当代岭南“经方派”名家之一,一生研究伤寒,运用伤寒,于经方多有理论发明,运用上均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通过搜集整理何老经方治验医案,在研究中我们发现,何老注重“方证相对”,强调运用经方的关键,首先在于对经方组方机理和加减变化的全面把握和深刻领会;其次在于娴熟地运用四诊,全面准确地搜集脉证表现,进而对病因病机的准确把握。何老对于“方证相对”的具体内容所强调的是病因病机与组方机理之间的内在一致性,同时注重临证时的灵活加减运用。通过深入系统地研究何志雄教授的学术思想,我们得出:先生为当代岭南伤寒的杰出代表,是当代岭南地区的“经方派”大家,为当代中医教育家、临床实干家。六经实质论是其重大的研究成果之一,是何老阐释《伤寒论》六经病证、经方研究的重要理论支持,直接影响到何老对伤寒胃气学说的深入探讨,运用六经辨治外感温病等各个方面;补土以扶正气是何志雄教授学术思想的中心和重点内容,贯穿于何老对于六经实质、六经病证、伤寒营卫学说等诸多理论阐述之中;同时补益脾胃的具体运用亦成为何志雄教授临证所常用的治疗方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通过研究何志雄教授一生的成才之路,我们发现中医经典著作所蕴含的深刻的科学内涵及唯物主义哲学思想是何老学术思想的根源,而近代科学思潮使先生具备崇尚实证的学术风格。何老朴实无华,注重实际的风格体现于其诸多论著之中。幼年艰苦的生活经历又铸就了先生坚韧不拔,奋发向上及虚怀若谷的人格品质。从先生的中医之路,我们可以深刻体会到,学习经典,运用经典是中医成才的必由之路;发展中医教育事业,开展中医普及工作是中医发展的内在根据。
其他文献
目的本临床采用双盲随机对照试验,探讨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温胆汤加减治疗高血压痰湿壅盛证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而为痰湿壅盛证方证相应研究提供临床依据。方法研究对象选取
中日两国作为东北亚地区大国,两国关系一直倍受关注,但目前中日关系的状况却不容乐观,两国政冷经热,民众亲近感不断下降,两国战略矛盾日益凸显,两国关系陷入恶性循环的困境。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才的巨大作用已成为共识,人力资源是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企业越来越重视人力资源管理。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科学的绩
针对水工环地质勘察与遥感技术,在简要介绍水工环地质勘察的发展及其应用范围的基础上,分别对GPS、GPR、RTK、RS等技术在地质工作中的具体应用进行深入的分析,提出技术应用方法,
世界面临全球化的冲击,设计尤其如此,2009北京世界设计大会,让世界了解了中国设计,也让我们更加了解世界设计潮流。中国的设计呈现跳跃式发展,中国的设计教育亦然,设计教育在
"弹跳病"是近几年南美白对虾中后期普遍存在的一种病症的俗称,对养殖户来说很难预防,没有征兆,发生快,死亡率高,不能控制,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经调查研究和多次病菌试验总结出
金银"三事儿"是明人随身携带的卫生用具,其基本组成为镊子、剔牙及耳挖。本文通过对明代金银"三事儿"的实物进行整理,结合相关文献,对"三事儿"的设计特点及文化内涵作了分析
风景道是兼具旅游与交通功能,具有交通、景观、游憩、历史、文化、自然、文物保护等多重价值的一种特殊的景观道路。风景道起源于美国,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由国家级
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是一种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简便、经济、有效的以土治土的方法,在工程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但在实际工程当中经常出现湿陷性没有完全消除的情况,此种情况下
文字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伴随着人类由野蛮社会进入到文明社会而产生的。同任何事物一样,文字也有一个产生、发展的过程,有一个由萌生至成熟的过程。从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