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背景:静脉移植再狭窄(Vein graft failure,VGF)与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VSMC)的增殖和迁移与表型转换密切相关。在移植动脉模型中我们可以观察到主要的病理机制包括VSMC由收缩(分化)型向增殖(合成)型转变的表型转换。在细胞实验中如何诱导VSMC的表型转换,是为研究血管重塑性疾病的细胞病理学基础。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latel
【基金项目】
:
万力主任医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4-3-3γ-PCNA交互作用在VSMC增殖与凋亡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8186008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静脉移植再狭窄(Vein graft failure,VGF)与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VSMC)的增殖和迁移与表型转换密切相关。在移植动脉模型中我们可以观察到主要的病理机制包括VSMC由收缩(分化)型向增殖(合成)型转变的表型转换。在细胞实验中如何诱导VSMC的表型转换,是为研究血管重塑性疾病的细胞病理学基础。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是一种强效促有丝分裂剂,是参与介导VSMC增殖和其内膜增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PDGF-BB(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BB,PDGF-BB)为VSMC增殖和迁移最有效的刺激剂。目的:研究miR-200a-3p在对PDGF-BB诱导的VSMC表型转换状态下相关表型蛋白及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1)选用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A7R5细胞),用浓度为0(Control组)、2.5、5、10、20、40 ng/ml的PDGF-BB构造VSMC表型转换模型,通过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表型转换蛋白,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CCK-8,EDU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进一步筛选PDGF-BB的最适浓度。(2)构建Control组和PDGF-BB组,分别提取总RNA,根据数据库筛选的miRNAs,进行逆转录和q RT-PCR,检测miRNAs之间的差异表达。(3)对所选择的差异miRNAs进行干扰,转染48h后分别得到空白组,miRNA空载组,miR-200a-3p mimic组。通过western blot检测表型相关蛋白平滑肌肌动蛋白α(α-sma),细胞波形蛋白(Vimentin),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CCK-8实验,EDU实验,流式细胞学实验检测各组之间细胞增殖和凋亡的状态进行验证。结果:(1)与Control组相比,浓度为2.5、5、10、20、40 ng/ml的PDGF-BB诱导下VSMC表型相关蛋白均有变化,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与PDGF-BB浓度的呈正相关的表达。当PDGF-BB浓度为20ng/ml时,VSMC表型相关蛋白及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与Control组有明显差异,细胞迁移和增殖能力显著增强,促进了VSMC表型的转换。(2)通过PCNA、14-3-3γ蛋白相交,在不同种属中进行差异筛选,得到miR-23a-3p、miR-141-3p、miR-200a-3p、miR-221-3p、miR-222-3p序列。q RT-PCR中显示与Control组相比,PDGF-BB诱导下的VSMC中miR-200a-3p显著下调(P<0.0001)(3)与Control相比,PDGF-BB诱导的PCNA、14-3-3γ蛋白均发生上调,miR-200a-3p虽然没有改变PCNA、14-3-3γ相关的表达,但表型相关蛋白中收缩相关蛋白平滑肌肌动蛋白α(α-sma),细胞波形蛋白(Vimentin)均有明显改变。CCK-8实验表明miR-200a-3p能够抑制PDGF-BB诱导的细胞增殖,在EDU实验中miR-200a-3p mimic组S期细胞较PDGF-BB组明显减少,流式细胞学显示miR-200a-3p mimic组较PDGF-BB组细胞凋亡无明显改变。结论:PDGF-BB诱导了VSMC的表型转换,促进了VSMC的增殖和迁移能力。miR-200a-3p的表达在PDGF-BB诱导的VSMC中明显的下调,上调miR-200a-3p后抑制了PDGF-BB诱导的VSMC表型转换,减缓了细胞的增殖。
其他文献
目的:胶质瘤是最常见的颅内恶性肿瘤,占全部原发性脑肿瘤的81%,具有高度增殖、高度侵袭、高度血管生成和高度代谢异常的生物学特征。目前主要治疗手段是外科手术切除,术后辅以放化疗,但患者五年总的生存率仅为5%。在胶质瘤中,探讨TUBA1C对脑胶质瘤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为胶质瘤患者的临床治疗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单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ROC(re
目的:探索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在评估精索静脉曲张患者的睾丸组织生精功能的应用。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及住院部就诊,并经精索静脉血管血流超声成像诊断为左侧VC的56例患者作为VC组,患者年龄23~35岁,平均年龄(30.5±4.6)岁并根据所测得的左侧精索静脉最大内径按VC超声诊断标准将VC组分VCI、VCII、VCIII三组,其中VCⅠ组21例,VCⅡ组
背景和目的:退行性腰椎疾病是脊柱外科最普遍的健康问题之一,该类疾病的症状通常源于椎间盘退变、小关节、脊柱不稳或矢状位排列不良,需要对出现症状的节段进行减压融合术。传统的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TLIF)技术手术创伤大、术中失血多,导致一些患者术后腰痛。Foley等人报道的微创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MIS-TLIF)术能够显著减少术中失血和软组织损伤。然而,MIS-TLIF减压入路方式多为双侧旁正中切
背景:凝血功能的异常与许多疾病的预后密切相关,严重烧伤患者常在入院初期出现凝血指标及血小板计数的变化。本研究旨在观察不同年龄段严重烧伤患者的早期凝血指标及血小板计数变化与其预后关系,为临床救治提供一些依据。方法:对江西烧伤中心2016年12月-2021年12月收治的严重烧伤成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录入患者的一般资料,根据患者年龄分为两组,18~49岁组与≥50岁组,各年龄组根据烧伤28天内
目的:探讨基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的预见性护理干预模式对老年重症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月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4例老年重症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基于APACHEⅡ评分的预见性护理干预模式。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情况、APACHEⅡ评分、临床行为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BPH)患者的膀胱内前列腺突入程度(intravesical prostatic protrusion IPP)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prostate TURP)术后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收集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在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完成
目的:测量颈椎前路不同内固定方式即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钛板联合Cage植骨融合内固定术、零切迹椎间融合器(Zero-P)融合内固定术和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融合内固定术患者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的C2-7Cobb角、C7倾斜角及C2-C7矢状面轴向距离,探讨不同内固定方式及手术节段对颈椎矢状位平衡参数的影响,辅助指导脊柱外科医生手术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到2021年10月于南
背景与目的:乳腺癌是女性中最常见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乳腺癌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治疗、化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放疗等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案。但仍有一部分乳腺癌患者对目前的抗肿瘤治疗策略疗效甚微。因此,进一步阐明乳腺癌的分子机制和开发新的抗肿瘤药物是非常具有临床意义的。细胞焦亡是一种由gasdermin蛋白家族介导的细胞程序性死亡。有一些研究显示细胞焦亡可能在诱导癌症细胞死亡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为肿
目的:探讨骶翼坡度角及胸廓厚度对经皮骶髂螺钉术中骨盆入口位透视的影响,指导人群骶髂螺钉辅助手段及手术方案的选择。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2年2月在我院符合纳入标准并排除标准后的500例骶骨侧位片,男性245例,女性255例,年龄为20-79岁,分别测量S1(the first sacrum)及S2(the second sacrum)骶翼坡度角范围,并将数据导入SPSS.25,分析S1(t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微创直接前方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在同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中的临床疗效,并与传统后外侧入路(Posterolateral approach,PLA)进行比较,观察DAA在同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中是否存在优势及优势的体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12~2020.12因双髋关节疾病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行同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