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聊斋志异》是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史上的一座丰碑,它以丰富的内容和高超的写作艺术赢得了世人的瞩目。而其中以原生态动物形象为主角的作品虽然所占比例甚微,但是仍然以其独特的创作视角得到了研究者的青睐。本文旨在通过对《聊斋志异》中动物形象的分析来透视作者蒲松龄对社会及人性的思考,对“兽性”与“人性”的对比、碰撞甚至是颠覆。从而进一步证明这些作品以及《聊斋志异》在中国文学史上不可替代的创作价值和地位。本文具体包括五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绪论中首先对《聊斋志异》中动物形象的研究现状做出概述;接着阐述了本论文的写作动因与构想,即突破原有研究成果的零散和片面,对《聊斋志异》中的动物形象进行系统地分析,并从中透视出作者蒲松龄对社会及人性的思考。第二部分着重总结分析了“《聊斋志异》中动物形象的渊源及创作意图”。首先从史的角度简要梳理了动物形象在文学创作中的发展及渊流;接着结合蒲松龄的生活经历和正心思想对《聊斋志异》中这些动物形象的创作意图进行了分析,即蒲松龄看到世风日下,人性泯灭的社会现实,这与他的“正心思想”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使得他不得不寻找一种宣泄的方式,对社会、对人性进行更深入地审视和思考,因此动物的世界便成了作者与人类社会进行比较的一个很好的平台。第三、四部分是正论部分,主要从正反两个方面对《聊斋志异》中的动物形象进行了总结与分析。第三部分分析了《聊斋志异》中的正面动物形象,主要是从“义”、“情”、“恩”、“智”四个方面对相关动物形象身上所折射或蕴含的“人性”内容加以剖析,同时还揭示出:蒲松龄将人性与兽性进行对比的目的,是希望在那个“人不如兽”的时代能通过这些动物身上所散发出来的这些富有世俗意味的情怀引发人们对自身更多的反思。第四部分分析了《聊斋志异》中的反面动物形象,主要从“贪”、“霸”、“淫”三个方面描写动物世界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并从中揭示出作者希望通过动物世界来影射现实的人类社会,从而对现实社会中森严的等级、残暴的政治、贪霸的官员和堕落的伦理道德进行深入批判的创作目的。第五部分为“《聊斋志异》中动物形象的文学价值”。首先通过对《聊斋志异》中动物形象的分析进一步显现出这些作品的社会价值,分别从“影射现实,抨击黑暗”;“劝善惩恶,挽救世风”;“呼唤理想,寄予希望”三个方面进行了概括和阐述,指出了这些动物形象在影射人类社会现实、揭露社会黑暗、寄予作者美好希望等方面起到的重要作用。其次对这些动物形象作品的艺术特点进行了总结,归纳为“以实带虚,简单明了的形象塑造”、“画龙点睛,真实可信的细节描绘”、“条件限制下特殊的语言描写”和“形式多样的讽刺手法”四个方面,并指出了《聊斋志异》中的动物故事在整部作品中显得既特殊又融洽,为读者欣赏和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素材。总之,《聊斋志异》中的这些动物形象,一方面渗透了蒲松龄的生活思想和人生希望,另一方面也进一步成就了《聊斋志异》在整个文学史中的社会价值和社会地位,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