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视野下的李涵秋社会小说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h11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末民初,中国正经历几千年未有之变故,无论是社会形态还是文化观念,都处于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之中。身处这一时期的李涵秋,其一生都伴随着重大事件与变革,过渡时期的混乱与迷茫,在他的作品中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尤其是他的社会小说,如一面镜子如实反映过渡时期社会转型中的现实百态与社会心理,无论是思想内容、创作倾向还是艺术手法都充满了过渡性特征。本文拟用“传统——现代”这一维度观照李涵秋的社会小说,挖掘其在特殊转型期中形成的创作心态与创作风格,以及对传统文学资源的继承与改造方面的意义。  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引言主要介绍李涵秋的创作情况与研究综述。第二部分探究了李涵秋在过渡时期的创作心态,他自觉以边缘化视角与民间立场书写这一时代,形成了新旧杂糅的价值取向,在改良意识与消费文化的双重影响下,产生了“寿世”与“售世”的双重创作旨归;第三部分探究李涵秋在特殊时代背景下形成的独特风格,他用庄谐并出、曲笔反讽、戏曲式夸张等游戏之笔嘲弄讽刺现世,充满讽刺色彩,又将无限郁塞之情倾注笔端,以诗化的景物、诗赋穿插、理想式寓言表达和宣泄式独白等“诗笔”进行创作,保留着传统的诗意美感,形成诙谐与诗意交织的美学风格;第四部分从叙事模式入手,分析他在沿用传统的情节模式时,为唤起读者新的阅读兴趣,对旧有情节的陌生化处理,也通过这种方式传达某些文化寓意,暗含着打破旧有思想,进行文化启蒙的意味。
其他文献
余华是先锋小说代表性作家之一,其20世纪80年代的作品以渲染暴力、死亡、恐怖、命中注定等著称,有"冷面杀手"之称.其90年代创作的三部长篇小说《在细雨中呼喊》、《活着》、
中国百年文学的反讽性除了层次性的特征外,还有如下基本特征:一、个体主体性特征.反讽最简明的界定是对某一事物的陈述和描绘包含着与人所感知的表面的(或字面的)意思正好相
远程费控是商业体物业管理部门打造智能物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远程费控命令的下发,关系到保障商户正常用电,确保费控命令正常下发,正确判断执行结果至关重要.费控系统的远
审美文论是文学阐释模式的一种,它认为文学的基本特性是审美性,文学的基本价值是审美价值。本文对审美文论的批判,目的是理清其产生存在的根源和理论思路,探讨它的理论贡献和社会
本文叙述了在叶向阳小说《从未出城的人》的阅读过程中,体悟到的小说“城”和“人”书写的特殊性。小说中的南楚城既不是乡土小说中的传统农村,也不是都市小说中的现代大城市,而
本文对苏州古典园林中楹联的旅游文化价值进行了研究。文章揭示了“楹联与苏州古典园林的不解之缘”这一主题,列举了苏州古典园林中大量的楹联,并且通过对这些楹联的诠释与分析
建筑材料属于施工中的基本原材料,其性能的好坏会使建筑工程质量受到直接影响.做好对建筑材料的检测,能够使建筑材料质量和性能得到保证,也能够杜绝施工中事故的出现.本文笔
本文力图对在国内已露端倪的“成长文学”进行客观的梳理和阐释,通过对国内80年代和90年代儿童文学中的成长观和表现形态的回顾,限定“成长文学”的概念、表现形式;以及成长的基
文气的发轫最早可上溯到孟子的“知言养气”说,而真正把文与气相连的却是曹丕的“文以气为主”说,曹丕的文气论,阳刚之气与阴柔之气并重,到后来却发生了扬刚抑柔的偏废。 造成
在中国古代的悲剧理论中,已包括悲剧特点、悲剧氛围、悲剧结构、悲剧人物、悲剧情节和悲剧风格等丰富的内容,而且展现出从曲学到剧学至叙事学的发展轨迹.而王季思主编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