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金融创新的不断加速,影子银行作为金融创新的重要产物,其规模迅速扩张,已成为我国金融市场中发挥重要功能的有机构成。但是,影子银行存在期限错配和高杠杆的特征,蕴含的内在风险较大,容易对金融系统造成冲击。目前商业银行在我国金融体系中仍占有绝对优势,商业银行体系如果出现稳定性恶化状况,必然会祸及整个金融体系。因此,研究影子银行对我国银行体系稳定性的影响,对于维护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都起到重大意义。本文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借鉴国内外许多专家的的理论成果,综合分析各种影响因素。试图更加系统地深入探讨影子银行规模发展的不同阶段对银行体系稳定性的双重影响。首先,搜集2002-2012年的中国影子银行规模的数据,然后计算商业银行体系的稳定性系数,将其作为稳定性的衡量指标,搜集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等控制变量的年度数据,使用OLS方法,建立非线性回归模型,试图探求影子银行的发展与银行体系稳定性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两者存在阈值效应。只有当影子银行规模在阈值以下时,其规模扩大才会对银行体系的稳定性产生正面作用。两者之间并非单一的线性关系。最后,本文指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改善措施:加深金融服务理念,赋予民间金融机构合法地位。建立针对影子银行的监管体系,加强对其运营活动的监管,提高信息透明度,降低影子银行的杠杆率。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使利率在资金流动和国民经济调节中充分体现其杠杆作用。加大正规信贷渠道对民营企业的放贷,创新经营方式,从而降低其对影子银行资金渠道的依赖。从房地产等风险源头上加强信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