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北朝经学是中国经学史上不可或缺的一环,是汉唐经学之桥梁,不深入了解南北朝经学,就无法合理解释唐代经学的诸多现象。然迄今为止,由于种种原因,对这一段经学史的研究仍极为薄弱。本文欲立足原始材料,通过对该时期诸多经学现象的宏观考察及对现存经学著作、佚文的深入分析,以期对该时期经学的特色、贡献及其在经学史上的地位等做出一个较为符合历史史实的客观评价。 因为经学的发展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上下代之间往往存在着密切的继承与演变关系,隋代作为南北朝经学向唐代经学的过渡,这一特点尤为鲜明。因此,为更清楚地揭示南北朝经学与唐代经学之间的关系,本文沿严可均《全六朝文》,丁福保、逯钦立《全南北朝诗》的做法,将对南北朝经学的考察延及有隋。 全文共分五章。第一章是对南北朝经学的宏观考察,分九个专题,力求通过对南北朝经学自身及与经学相关的诸多现象的分析,探讨该时期经学的发展轨迹及历史地位。这九个专题涉及到师学与家学的发展状况及其特点、经学传播的地域性特点、经学家的迁徙对南北朝经学产生的影响、经学与玄学、佛教及其他学术的关系、诸经传播的不平衡现象及其原因、南北朝经学之异同等诸多方面。第二、三、四章在分别介绍南朝、北朝及隋代经学发展概况与基本走向的基础上,着重对各时期重要经学家及经学著作进行分析,以辨别诸家之学术渊源、抽绎诸家之治经特色、综括诸家之治经方法,兼辨其得失,评其贡献。南朝经学家以雷次宗、庾蔚之、何胤、贺埸、崔灵恩、皇侃、沈文阿,北朝以卢景裕、卢辩、苏宽、贾思同、熊安生、徐彦,隋代以何妥、陆德明、刘焯、顾彪、刘炫等为论述重点。对现存佚文较少的刘瓛、沈麟士、梁武帝、太史叔明、周弘正、张讥、褚仲都等则散入相关章节,通过举例等形式以见其大概。考察的最终目的在不惟明一人之风格,且明一朝一代之走向;不惟明三朝之异同,且由此总结南北朝及隋代经学的发展规律。第五章论述南北朝经学对唐代经学之影响,分注疏形式、经学风尚、注疏内容三个层面进行论述,力求将影响不但落到实处,而且由此昭示南北朝经学之贡献。五章中,二、三、四章是首章与末章立论的重要依据,也是以往的经学史重视不够、做得不够或根本未做的部分,本文结合史传记载与现存著作、佚文探讨南北朝经学的发展状况、性格特点及历史贡献,以期较全面、较清楚、较准确地对这一段经学做出评价,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前人论述之不足或纠正前人观点之偏颇。 本论文力求打破以往研究该时期经学偏重史传记载而轻视个案研究的不足,努力将二者有机结合,并在以下方面有所突破与创新: 1、对该时期重要经学家的学术倾向、治经特色、经学贡献等做出了较为全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