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处我国西南边境的云南省,接壤缅甸、越南、老挝,是境外毒品流入国内的集散地,也是全国开展禁毒斗争的重要阵地。J县位于云南省的西南部,是以傣族、彝族为自治民族的多民族聚居的自治县,又有贩毒分子眼中一条重要的贩毒通道——323国道线途经境内与“金三角”相连,由于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该县成为了境外毒品向我国渗透的过境地之一,长期遭受过境毒品的侵害。本文以云南省J县的禁毒工作为视角,通过调阅2007年至2012年的案卷材料、走访座谈等形式,对该县毒品犯罪的基本情况进行调研,旨在通过分析毒品犯罪的现状与原因,进一步探索遏制毒品犯罪的对策。本文约两万字,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从毒品及毒品犯罪的概念入手,简要介绍毒品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危害以及我国毒品犯罪问题的发展历史。在此部分中,笔者将本文所讨论的“毒品犯罪”限定为我国刑法分则第六章第七节所列举的12个罪名,也就是排除了诸如抢劫、盗窃毒品等毒品衍生犯罪。第二部分结合云南省J县的司法实践,分析该县毒品犯罪的概况,包括J县毒品犯罪案件的总体现状特点以及该县司法实践中办理毒品犯罪案件存在的问题及困惑。首先,J县的毒品犯罪类型主要表现为运输毒品,多人结伙作案的形式常见,涉案毒品以甲基苯丙胺类毒品居多;青壮年农民和无业人员是毒品犯罪的主力军,且文化程度总体偏低,这类人多为受雇佣而从事毒品犯罪,犯罪方式也较为简单。其次,J县司法机关在办理毒品案件中并不重视对涉案毒品含量的鉴定,对犯罪形态的判定、技术侦查措施的应用、运输行为与非法持有行为的区分也缺乏相对统一可行的标准,处理毒品犯罪的起刑点较高,死刑适用比例较大。在此部分中,笔者就上述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第三部分结合J县毒品犯罪案件的现状与特点,对该县毒品犯罪屡禁不止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七点原因:一是地缘因素;二是立法因素;三是案件性质的特殊性以及办案人员的自身原因;四是国内毒品市场巨大,高额利润的诱惑;五是对外来人员管理不善;六是社会经济发展落后;七是居民受教育程度低,法制观念淡薄。第四部分基于对J县毒品犯罪现状和原因的分析,提出遏制该县毒品犯罪的对策。笔者认为,解决J县毒品犯罪问题,可以从以下七个方面入手:第一,堵源截流,防止毒品向境内渗透;第二,完善立法与司法解释;第三,加强司法队伍能力建设,提高案件质量;第四,严格管控吸毒人员,缩减国内毒品需求,压缩毒品市场;第五,加强对外来人员的登记管理;第六,发展地区经济,带领边民脱贫致富;第七,加强禁毒宣传教育,增强民众法制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