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异的插曲》与《聊斋志异》女性形象比较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lan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篇论文从大母神原型这一视角审视比较《奇异的插曲》和《聊斋志异》中的女性人物形象。大母神这一原型在中西方的不同发展路程体现在奥尼尔和蒲松龄的作品中,造成了其中女性人物在形象塑造上的不同之处。论文共分七部分:导言,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结论。 导言是对论文思想构架的整体介绍。首先是对尤金·奥尼尔和蒲松龄笔下的女性人物根据前人研究成果进行的综述。在奥尼尔的观念里,女性总是与“母性”密不可分。所以他笔下的女性人物总带有某种程度的母性特征。她们像母亲对待儿子一样对待身边的男性,爱护他们,同时也霸道的占有他们。这种母性特征与大母神原型遥相呼应。在《聊斋志异》中共有二百多位女性人物。其中有一类最为引人注目。她们大多是狐女,女鬼或各种精怪,拥有奇异的法力,常拯救男性于水火之中。许多学者使用现代流行的心理分析和原型理论分析这类女性,认为她们源于母亲原型,同时具有哺育与杀伐的特性。这一点也是与大母神原型相吻合的。基于这一点,《奇异的插曲》和《聊斋志异》便有了可比较性。导言也对文章的理论框架进行了综合论述。首先,大母神崇拜是人类文明的普遍现象。人类学家和宗教史家们确信,原母神是后代一切女神的原型,甚至可能是一切神的原始雏形。文章分析并总结了大母神这一原型的根源及其基本特征,并论述了这种原型作为人类集体无意识的重要部分对人类思想行为的影响及这种影响的恒久性。接着文章论述了大母神在中西方文明中演变的过程,即从原母神演变成地母,而后演变成性爱女神,最后升华为爱与美的女神。但由于文化背景不同,这种演化的最终结果也略有不同。这种文化的差异正是研究的意义所在。 第一章具体论述大母神崇拜发生的时代背景及其主要特征。大母神特指父系社会之前的最大神灵,是狩猎和史前社会的意识形态核心。虽然母系社会已经一去不复返,但是对女神宗教的追忆、怀恋和向往却从未停止。这种追忆,一方面表现为对回归母亲的渴望,另一方面表现为对父权社会的反叛。本章还论述了母神原型的基本特征:善与恶的并存。她是仁慈的母亲,给予生命;她还是残酷的母亲,夺取生命。在这一章最后论述了母神在父权社会的变化。她作为创世神的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工程作为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本文着重对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问题、解决措施以及审核步骤展开了深入的分析与探讨。
标志着一个国家刑事强制措施制度的法治化水平,羁押在制度创设和实践方面的状况,更是人权在刑法及刑事诉讼法中的集中体现。《刑事诉讼法》第93条规定了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
针对某型飞机主起落架车架前轮叉根部多次出现疲劳裂纹,前轮叉作为主起落架车架的关键件,其性能优劣严重影响起落架的安全性。利用ANSYS Workbench仿真软件对其结构进行应力
中国政府行为的一个特征是注意力的戴帽竞争而非直线竞争,即职能部门本可利用业务指导权开展工作,却选择借助党委政府的权威地位推动工作。本文通过近距离观察司法厅案例,对
迁徙自由作为一项基本人权,广为各国宪法、法律以及国际性人权文件所接受。联合国《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12条对此权利及相关权利作了明确的规定。新中国成立后,由于
随着客观世界的发展变化,新模式会不断地增加到数据库中,在已有的模式中也会增加新成员,这就导致以前得到的规则集需要随之更新.在利用粗糙集方法获取规则的基础上,提出两种
现代战争要求弹药运输快捷迅速,因此,需要建立弹药运输路径最优选择模型,提升弹药运输的效率。但是采用现有模型进行弹药运输路径最优选择时,无法计算出每条路径到理想解的距
司法实践中,对油罐车司机在运输途中"偷油"案件的定性存在较大争议,其关键问题在于对封缄油罐内汽油占有归属的认定。刑法中占有的核心内涵是对财物的实际支配或者控制,其中
在W寺的田野工作表明,地方性与差异化的城市公共空间不仅是作为部分城市居民的“心灵家园”,同样也作为一种特色的休憩空间嵌入进了市民的日常生活之中。W寺的案例展示了一种
本研究以濒危植物长柄扁桃(Amygdalus pedunculata Pall.)为试验材料,研究了长柄扁桃的离体快速繁殖技术。通过对外植体前处理、初代无菌体系的建立、茎尖的增殖培养、组培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