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阶段技术与工程校本课程开发与评价研究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jinyi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国家对创新人才和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学校教育作为发展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重要途径,开设相应的技术与工程课程就显得格外重要。但是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对技术与工程领域的研究只在小学和高中提出了明确的教学目标,而初中阶段作为连接小学与高中的桥梁,缺乏技术与工程领域内容。笔者在郑州H中学实习时,了解到学校有开发技术与工程领域校本课程的需求,因此开设此类课程,并将在学生完成课程学习后,对其表现进行测评。通过查阅文献,梳理国内外技术与工程教育的相关研究,同时笔者基于H中学现状、学生学习需求和NASA教育框架中的“工程技术过程”模型,建构适合本土初中生的技术与工程课程。该课程开设了铁丝陀螺、抛石机攻城和纸桥承重三个项目,历时11个课时,在七年级的三个班进行实施,旨在培养学生的技术与工程素养。在课程结束后,笔者依照教学目标借鉴NAEP面向8年级学生所开发的技术与工程素养评价,对试题进行筛选,并收录4道国内基础教育阶段技术与工程领域的试题,组成评测试题。对所教授的三个班级进行测试,测试采用问卷与试题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本次研究可以发现:在课程活动的七个环节中,学生能够“明确设计要求”,却在“模型制作”环节脱离要求;经过前期课程培养的学生与美国8年级学生在技术与工程素养测试中的表现基本相当;NASA教育框架中的“工程设计过程EDP”能够有效指导技术与工程教学。基于本研究的发现,建议在初中阶段积极开设技术与工程校本课程;在教学中尽可能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技术与工程实践,同时教师要给予适当引导。
其他文献
教育部于2017年3月颁布了《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它强调,教师在进行教育教学过程中,要着力于培养现代公民所必备的地理核心素养。为此,教师们的一个最重要的目标即为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而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是培养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为此,提高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显得十分重要。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在提高学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上有很大的帮助。但案例教学的设计缺乏系统性,因此,
随着创新型人才成为国家赢得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创新能力成为了越来越多国家教育发展改革的方向。我国教育改革处于纵向发展阶段,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了核心素养教育的价值体现。地理核心素养以人地协调观为中心,强调培养学生具备国家情怀和世界眼光,形成地方、国家和全球地理问题及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意识。问题是创新的来源。提问是表达问题的重要方式,也是创新思维发展的动力。日常学习与生活中,提问是
在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基本趋势。我国乡村教育的现状满目苍凉,而乡村教师是提高乡村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乡村英语教师应学习全新的教学理念,改变落后的教学方式,学习现代化的教学技能,转换传统的教师角色,以保证乡村教育的顺利推行,为国家和社会培育更多综合型高素质人才。那么乡村教师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的应然角色是什么,是否存在应然与实然之间的角色偏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制定了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核心素养,包括了“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这四个核心要素相互渗透,相互支持,共同促进学生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与此同时,新课标中提倡以项目学习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包括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那么,利用项目学习来更好的培养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找到基于项目学习的
背景:下胫腓联合韧带对维持踝关节稳定性的作用较大,现在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注重下胫腓联合韧带的生物力学研究,但单独对下胫腓前韧带、骨间韧带、下胫腓后韧带、横韧带的生物力学研究报道较少。目的:建立一个包括下胫腓联合韧带、胫腓骨远端及距骨的踝关节三维有限元的仿真模型,研究下胫腓联合韧带对踝关节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基于计算机断层扫描CT图像信息,结合Mimics、Geomagic Studio软件,建立包
目前,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学校教育教学形式及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不断变化,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参与得到不断提高,但在这种情况下,初中生在课堂中沉默的现象还时有发生,即使是在以动手实践为中心的科创课中,课堂沉默现象也时有发现。以往对课堂沉默的研究主要聚焦于语数英等考试科目,而对科创课等非考试科目的研究是极少的。虽然科创课还未被纳入中考范围内,但是科创课对于提升学生的科技素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课程改革中提出“教学要重能力甚于重知识”,即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对比新旧版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后发现,新课标中所描述的地理学科特性由原来的“区域性”改为“地域性”,并对地域性做出解释:学习地理是为了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关注地理空间联系和空间差异,最终揭示地理空间运动和空间变化的规律,突出地理空间的重要性。除此之外,新课程标准中地理空间思维的相关内容比例增加,指明地理
在深度学习中培育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是当前基础教育理论研究的热门话题,也是一线教学亟待解决的实践问题。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自2013年起便开展了深度学习的研究与实践,逐渐实现从小学到中学全覆盖,并取得了阶段性的重要研究成果。2019年3月高中阶段的深度学习研究项目正式启动,对深度学习在思想政治学科领域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在思想政治学科领域,深度学习的提出源自学生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出现的
2018年1月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相比2003年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呈现出较多新变化,其中最明显的变化在于,新版历史课程标准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并结合学科核心素养的水平要求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学业质量标准是学生在完成本学科课程学习后应当具备的基本素养以及在各素养上的达成水平。学业质量标准提出后,成为了教学实施和评价的重要依据,历史教学是培养和发展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