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流体细薄膜蒸发换热特性研究

来源 :大连海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a_summ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纳米流体是一种新型传热工质,在微尺度换热领域有着优异的表现。细薄膜蒸发的换热效率远远高于强迫对流换热,在微尺度换热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研究纳米流体细薄膜蒸发换热特性,对于纳米流体在微尺度换热领域的深入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动力学理论和增广Young-Laplace方程,建立了纳米流体细薄膜蒸发换热的数学模型。以Fe3O4-水纳米流体为工质,研究了纳米流体体积浓度、调节系数、颗粒沉积现象和磁场作用对纳米流体细薄膜蒸发换热的影响。在纳米流体细薄膜蒸发换热过程中,纳米颗粒不发生沉积,蒸发只改变纳米流体的浓度的条件下,以增广Young-Laplace方程和动力学理论为基础,建立数学模型。对不同浓度纳米流体在细薄膜蒸发换热过程中,细薄膜厚度、汽-液界面温度、热通量、平均速度、曲率、质量流量等参数和体积浓度的变化进行分析,并讨论了表面张力对细薄膜蒸发换热的影响。不同浓度纳米流体细薄膜蒸发换热的细薄膜厚度、汽-液界面温度、热通量等参数有着明显的变化,浓度越大的纳米流体其体积浓度的变化越剧烈,表面张力在纳米流体细薄膜蒸发换热中的各项参数有非常明显的影响。在纳米流体细薄膜蒸发换热过程中,纳米流体的浓度不变,蒸发只产生纳米颗粒的沉积的条件下,建立数学模型。分别对纳米颗粒沉积且离散和纳米颗粒沉积且团聚两种情况进行分析,讨论颗粒沉积对细薄膜厚度、汽-液界面温度、热通量、平均流速和质量流量的影响。不论是离散沉积还是团聚沉积,纳米颗粒的沉积都会强化细薄膜蒸发换。在磁场梯度均匀,磁性纳米颗粒均处于饱和磁化状态,且不考虑磁场对颗粒沉积的影响的条件下,建立数学模型。对不同磁场梯度作用下的纳米流体细薄膜蒸发换热特性进行分析,讨论磁场对汽-液界面温度、细薄膜厚度、热通量和平均流速的影响。纳米磁流体细薄膜蒸发换热的整体换热效果也是磁场梯度越大,整体的换热效果越好。
其他文献
淡水资源短缺是人类社会在21世纪所面临的最亟需解决的重大挑战之一。把海水转化成淡水是一种解决水资源匮乏现状的有效途径,但是在工业化海水淡化过程中,在海水中以中性状态存在的硼难以被除去。硼过量会使生物体产生毒理反应,造成农作物减产等后果,严重影响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无论是饮用水净化还是含硼废水的处理,除硼都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工业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微量有机污染物进入自然水体中,并进一步在生
碳纤维复合材料与铝合金的复合航空叠层材料目前被广泛应用在飞机机翼、机身蒙皮等飞机重要组件上。然而该材料较大的强度与刚度也预示着其难加工性,钻孔过程中钻削力较大。
长余辉材料由于能在受激发后能够持续发光而受到研究者的关注。最初长余辉材料应用于弱光照明领域,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对长余辉材料有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研制且达到商用标准
由于快速充放电速率,长循环寿命和高功率密度,超级电容器(SC)是极具吸引力的能量存储系统。当前的挑战之一是在不影响功率密度和循环寿命的情况下提高其能量密度,并且为了广泛
近年来,具有良好电化学性能的Ti基合金可以潜在的应用于新能源和储能材料中。本论文以Ti49Zr26Ni25合金为研究对象,通过掺杂多壁碳纳米管(MWCNTs)、介孔α-Fe2O3颗粒和Cd/Pd核/
为了探究风沙土滴灌条件下水氮运动规律,为作物的种植与灌溉提供理论指导。本文通过室内土柱模拟试验研究了滴头流量、灌水量、再分布以及肥液浓度对单点源滴灌条件下水氮运移及其分布特征,主要结论如下:(1)单点源滴灌入渗初始阶段的入渗速度都比较快,随着时间增长迅速减慢,但会有所波动。剖面湿润体面积大小的增长速度比较平稳,前期增长速度比后期稍快一些。湿润体的形状呈上下两个部分,上半部分近似圆台形,下半部分近似
删失分位数回归模型可以用于度量不同分位水平下协变量对生存时间的影响,它作为Cox比例风险模型的补充,具有便于解释、结果直观的优点,在生存分析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由于
城市客运走廊是城市道路网络中的主干线,同时也是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核心干道,其内部往往敷设了轨道交通或快速公交线路以及密集的常规公交线路,对整个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整
深入认识不同应力路径下含瓦斯水合物煤体力学性质对于利用瓦斯水合固化技术防治煤与瓦斯突出具有重要影响。首先利用自制的瓦斯水合固化与力学性质一体化试验装置,开展不同
有机膦化物由于其特殊的结构和性质,广泛应用于化学、药物、材料等各个领域,因此开发更加绿色,高效的合成有机膦化物的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原位生成亲电膦试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