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罗非鱼被誉为未来动物性蛋白质的主要来源之一,是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向全世界推荐养殖的主要对象,罗非鱼产业也成为我国水产养殖业的支柱产业之一。本研究采用奥利亚罗非鱼为实验材料,采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奥利亚罗非鱼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希望对我国罗非鱼产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对两个奥利亚罗非鱼群体的70个个体的mtDNA D-loop区序列进行了研究,整段序列大小为1000bp左右。那马群体的变异位点数、单倍型多样性指数、核苷酸多样性指数、平均核苷酸差异数分别为24、0.795、0.00176、1.640,武鸣群体的变异位点数、单倍型多样性指数、核苷酸多样性指数、平均核苷酸差异数分别为25、0.822、0.00191、1.788。两个群体70尾个体总共检测出32种单倍型,共享单倍型为6个,分布最为广泛的单倍型是Hap24。单倍型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两个群体的奥利亚罗非鱼先与尼罗罗非鱼聚成一支,然后与萨罗罗非鱼聚为一支,最后再分别与虹鳟、鲈鱼、香鱼、鲤鱼和斑马鱼聚为一支。两个群体的个体交错在一起,没有体现出地理差异性,表明群体间进行了广泛的基因交流,并出现了一定的遗传分化。2.对两个奥利亚罗非鱼群体的70个个体的mtDNA Col基因序列进行了研究,整段序列大小为1600bp左右。那马群体的变异位点数、单倍型多样性指数、核苷酸多样性指数、平均核苷酸差异数分别为15、0.711、0.00057、0.911,武鸣群体的变异位点数、单倍型多样性指数、核苷酸多样性指数、平均核苷酸差异数分别为20、0.770、0.00075、1.197。两个群体70尾个体总共检测出23种单倍型,共享单倍型为16个,分布最为广泛的单倍型是Hap1。单倍型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两个群体的奥利亚先与尼罗罗非鱼聚成一支,然后与萨罗罗非鱼聚为一支,这个结果与本研究中D-loop区系统进化树的分析结果一致。最后,这两个群体的奥利亚罗非鱼才分别与鲈鱼、香鱼、虹鳟、鲤鱼和斑马鱼聚为一支,该结果与与本研究中D-loop区系统进化树的分析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3.对两个奥利亚罗非鱼群体的70个个体的mtDNA Cytb基因序列进行了研究,整段序列大小为1200bp左右。那马群体的变异位点数、单倍型多样性指数、核苷酸多样性指数、平均核苷酸差异数分别为12、0.494、0.00065、0.739,均低于武鸣群体的0.677、0.00090、1.022。两个群体70尾个体总共检测出14种单倍型,共享单倍型为10个,单倍型Hap2在所有单倍型中分布最为广泛。单倍型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奥利亚罗非鱼与萨罗罗非鱼、尼罗罗非鱼的亲缘性很近,与鲤鱼、斑马鱼的亲缘性较远。该结果与本研究中D-loop区、CoI基因的系统进化树的结果大体一致。4.运用20对微卫星标记探讨了奥利亚罗非鱼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两个奥利亚罗非鱼群体各项遗传多样性指标保持着较高的水平。另外,研究发现人工选育会导致经济性状优良的基因型频率上升并在群体中进一步纯化均一,进而使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有所降低。两个群体的奥利亚罗非鱼出现了一定的遗传分化,因此必须加强其保种育种工作。综上所述,本研究对奥利亚罗非鱼的遗传多样性开展了一些研究,揭示了奥利亚罗非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将对今后罗非鱼育种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