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树立其对科学知识的正确认知成为我国科教文化发展的重要方面,科学传播显得尤为重要。而电视作为传播广泛、较有影响力的媒介形式,在实现有效传播、进行非正式科学教育方面有着一定的实践优势。在中国的电视栏目步入市场化的进程中,许多科教栏目以传播科学为己任,顺应国家“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不断寻找新的传播方式,其中以《走进科学》为代表的科教栏目是第一个将故事性原则融入选题制作中并取得收视率攀升的节目。该栏目自2004年改版采用“故事化”叙事以来,收视排名进入中央电视台科学·教育频道前三,并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本文正是通过梳理该栏目的发展历史,分析其叙事方式,探索叙事策略,以及与国外科教节目的对比分析,全面系统地总结和归纳出适用于我国科教电视节目的叙事传播方式,希望能够从典型的案例中探索到适用于此类节目的传播方式,从而为改善中国电视科教节目的传播效果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本文在案例研究中,综合运用了新闻传播学,电视叙事学,传媒文化与话语等相关理论,结合实习期间与制片人、编导们的交流学习,着重对节目进行了叙事文本和叙事话语的分析,从结构主义叙事理论入手,阐明论文的理论来源,并从消费主义下的市场驱动、社会文化及受众需求方面分析了故事化改版的原因,从而得出《走进科学》在叙事方面的基本策略:注重塑造故事主人公立体形象,通过故事化叙事或故事化剪辑呈现完整的事件,在其中精心运用悬疑语态,结构故事冲突,用平民化的叙事话语让观众在听故事的过程中近距离的接受、甚至参与所有故事进程,探索故事中的科学道理。《走进科学》的故事化叙事方式给我国科教频道的其它栏目甚至全国范围内的科教电视栏目都带来了传播方式上的启示:在遵循科学传播规律和电视语法规则的前提下,电视科教栏目可以充分运用电视的传播优势,把讲故事融入到电视叙事中,把故事化叙事作为科学传播的一种形式,让受众走入故事,在故事中阐发科学,领略科学精神。这种叙事方式使得栏目形态在普及科学技术与传播知识之间寻求到了一个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和观赏性共存的最佳平衡点。
而且,我国的科教栏目因为起步较晚,尤其比起国外繁荣的科普门类,在制作水品和理论支撑上都存在较大差距。本文也从故事题材的选择、叙事内容的编排、叙事话语的表达三方面对中美科教节目进行了对比研究,针对我国科教栏目本身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比如对其在科学事件的类型选择和科学度的甄别上提出批判,对栏目的发展完善进行反思,通过全面、系统、深入的理性思考,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希望能引起更多层面对于我国科教电视栏目的关注与重视。
目前,我国现有的对科教电视栏目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层面或管理层面,缺少统筹性的分析,本文恰好在参考、借鉴前人分析成果的基础上,取长补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分析节目个案,进行中外对比,把微观的电视叙事手法和宏观的媒介传播规律相结合,希望能从叙事策略的角度为我国电视科教节目的发展提出可供借鉴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