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典小说《红楼梦》是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之一。小说中有多种文学体裁,包括叙述体、对话体、诗歌体等,堪称一部“文备众体”之作。这一“文备众体”的特点也同样体现在原小说的诗歌体裁中。小说中诸多优美的古典诗词曲赋不仅成为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蕴含了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因素,也为小说增添了诗的意境。尽管如此,《红楼梦》中诗词曲赋的地位并未得到充分的认识,对其翻译的研究也与其重要地位不相匹配。 本文试图运用文学翻译中“三美”理论及一些20世纪西方文论的理论观点从不同的角度对杨氏夫妇英译《红楼梦》中诗词曲赋的翻译进行研究和分析。全文将从作者意图的再现以及诗词“三美”的再现来分析他们的翻译。再次印证诗词的可译性和“三美”理论的可行性;并通过杨氏夫妇译文与霍克斯(DavidHawkes)译文的分析比较,说明译者主体性对翻译的影响及其译者主体受其所处社会的意识形态与其社会主体诗学的影响;最后作者将杨氏夫妇英译《红楼梦》中诗词曲赋的译文置于跨文化交际的语境下进行再研究。 本文除引言和结语外,共分五章。 引言部分扼要介绍了本文的主题和基本结构; 第一章概括地介绍《红楼梦》的基本情况。包括小说在国内外的影响和诗词曲赋在整部小说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第二章简要介绍杨氏夫妇及其翻译的《红楼梦》,侧重对其诗歌翻译中再现作者意图的分析; 第三章运用“三美”理论,分别讨论杨氏夫妇译文对原诗中意美、音美和形美的再现,集中讨论原诗中意象、韵律和节奏以及诗行安排;第四章通过对比杨氏夫妇与霍克斯对《红楼梦》诗词曲赋中文化因素的不同处理策略,印证翻译中译者主体性对翻译的影响; 第五章将杨氏夫妇英译《红楼梦》诗词曲赋的译文置于跨文化交际的语境下进行再研究,说明在当今多元文化的背景下文学翻译中保留“异国情调”的重要意义; 结语部分对全文作了回顾与总结,再次强调在多元文化的背景,适当保留文学翻译中的“异国情调”对越来越具有跨文化意识的读者的重要意义。并指出任何翻译作品都体现了译者的主体性的影响,并与原作存在距离。而正是缩小此距离的努力才使得整个翻译领域不断地发展繁荣。关键词:诗词翻译“三美”理论译者主体性跨文化交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