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口呼吸对儿童及青少年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的颅颌面形态、舌骨位置和上气道矢状径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7年7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口腔正畸科就诊的84名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口呼吸将其分为口呼吸组与鼻呼吸组,其中口呼吸组42名(22名男生和20名女生);鼻呼吸组42名(男生16名,女生26名),两组患者年龄为6-16岁。根据两组患者治疗前的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对颅颌面形态、舌骨位置和上气道矢状径的项目进行测量。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对测得的数据进行分析,正态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数据采用秩和检验。结果:1.颅颌面形态:1.1垂直向测量:口呼吸患者的SGn-FH、MP-FH、OP-SN、MP-SN、PP-MP、ANS-Me和ANS-Me/N-Me大于鼻呼吸患者(P<0.05),其他测量项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矢状向测量:口呼吸患者的SNB角小于鼻呼吸组,ANB角口呼吸组大于鼻呼吸组(P<0.05),其他测量项目无统计学差异(P>0.05)。1.3上、下颌形态测量:结果显示两组没有明显差异(P>0.05)。1.4牙(牙合)关系测量:口呼吸组的L1-NB凸距比鼻呼吸组大(P<0.05),其他测量项目无显著差异(P>0.05)。2.舌骨位置:结果显示两组没有明显差异(P>0.05)。3.上气道矢状径:测量结果发现口呼吸组腭咽段的Mc1-Mc2小于鼻呼吸组(P<0.05),其他测量项目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过对本组儿童及青少年安氏Ⅱ类错(牙合)口呼吸患者与鼻呼吸患者的颅颌面形态、舌骨位置和上气道矢状径的比较发现:1.安氏Ⅱ类错(牙合)口呼吸患者主要为垂直生长型,表现为下颌平面和咬(牙合)平面的顺时针旋转、下颌向后下生长、前下面高增大。2.口呼吸可以造成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下颌后缩、下切牙唇倾。3.口呼吸对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的上颌长度、下颌体长度和升支高度、颏部突度以及舌骨的位置没有影响。4.安氏Ⅱ类错(牙合)口呼吸患者主要为上气道的腭咽段发生狭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