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的导引及协同编队飞行控制技术研究

来源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q3987057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无人机具有超机动和无人员伤亡等众多优点,无人机成了各国研究的热点。无人机的导引是无人机完成任务的前提,多机协同作战是取得空战胜利的重要因素,而如何使多架无人机保持近距离编队飞行又是目前有关无人机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以无人机为研究背景,主要研究了无人机的导引、无人机编队飞行以及无人战斗机多机协同攻防等技术。首先,研究了基于智能控制无人机的导引技术,根据导引过程中目标和无人机之间的相对接近速度和视线转动角速度决定无人机法向加速度的原理,用模糊控制方法和神经网络方法实现了对无人机的导引,并结合遗传退火算法的寻优功能,对模糊控制的导引方式进行了优化,使得导引结果时间更短、消耗的能量更少,仿真结果证明了以上方法的有效性。其次,研究了同一水平面内的无人机编队飞行的队形控制器的设计,根据长机尾涡对僚机的影响,分别用自适应控制、鲁棒控制和模糊控制这三种方式实现了队形控制,队形控制器的控制效果通过仿真得到了验证。为了提高编队队形的鲁棒性,提出了队形的容错控制。接着,对无人机群之间的协同攻防技术进行了研究,利用模糊C-聚类和遗传算法将大规模的机群间的对抗转化为多个作战小组之间的对抗。在小组内部,基于三维空战态势建立了目标威胁度矩阵,并结合我方多架无人机重要程度不完全相同的原因,建立了协同攻防效度矩阵。在此基础之上,给出了攻击逻辑决策方法,并利用RBF神经网络进行了智能决策,给出仿真。最后,基于Creator和Vega设计了三维动画仿真,并基于MFC设计了三维动画仿真演示平台,生动的演示了机群分组、编队飞行和2VS4空战。
其他文献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现代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迅速发展,我国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以住宅为主的房地产项目建设。在这些工程背后我们看到相同的特点:工程投资巨大、
8月18日,“恰同学少年—校徽上的大学记忆”展在中国园林博物馆展出。此次展览由中国园林博物馆主办,北京联合大学协办,是国内首个以校徽和大学园林为载体,展现大学百年发展
在电脑和网络领域发生的违法犯罪现象已成为现代各国难以拒绝的"不速之客".对网络犯罪的规制、预防和打击是现代社会和政府的重大课题.英国的尼尔&#183;巴雷特博士在<数字化
目的检测和分析脆性X综合征致病基因FMR1 CGG重复序列在汉族和壮族人群中的多态性分布。方法采用PCR扩增技术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1060例汉族人(男280人,女780人)和283例
“资金要向教育倾斜,多引进人才才是王道。”“谋求农业产业化,把路修通,建设高标准农田是当务之急。”“发展产业集群,科研经费的专项投入必不可少。”……今天是市五届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