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当下轰轰烈烈的新课程教育改革浪潮中,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课堂教学也悄然在发生着变化,“核心素养”已成为时下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价值追求。2017年,在我国出台的新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高中思想政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目的,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增强社会理解和参与能力的综合性、活动型学科课程。同时,明确将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界定为思想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因此,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学科核心素养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有着重要的意义。针对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中广大一线教师更多侧重于学生的政治知识的传授,而学生的政治认同、参与意识、法治意识、科学精神的培养往往被忽视,学生的分析和理解知识的能力很难被培养和提高的不乐观的现实状况,探索思想政治课对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路径,是值得思想政治教师深思和探究的问题。本文从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视角,依据新课程理念,拟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研究法和理论联系实际等研究方法,结合思想政治课《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哲学生活》四个模块中的典型课例,来探究如何更好的达成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从而对解决目前的教学困境和培养具有核心素养的新时代学生给予一定的参考和尝试。本文力图在教学实践上能有所突破,拓宽教育教学的路径,进一步丰富思想政治课教学方式,从而使思想政治课教学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起到推动作用。全文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引言。包括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研究创新和不足等几个方面。第二部分,对素养、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与培养和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理论依据进行阐释。包括对素养、核心素养与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和要求进行了具体阐释,并为本文探索通过思想政治课教学提高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路径寻找理论支撑。第三部分,从多角度分析思想政治课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必要性和意义。必要性包括:是培养学生价值追求,树立政治认同的需要;是涵养学生精神取向,提升科学精神的需要;是激发学生崇尚法治,增强法治意识的需要;是彰显学生责任意识,增强公共参与的需要。意义主要包括:有助于夯实学生的文化基础;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有助于锻炼学生的社会参与;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第四部分也是本文的主体部分,从四方面分析和论证了思想政治课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实现路径:一是丰富教学活动,在氛围营造中培养公共参与意识。具体通过激活校园课程活力,让学生真正成为校园的主人;倡导课堂自主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二是发挥学科优势,在情感领悟中激发学生政治认同。具体通过设置政治认同教学目标;整合政治认同教学内容;创新政治认同教学方式。三是明辨理论是非,在情境体验中增强学生法治意识。具体通过拓展课堂内容,使法治意识的培育更加贴近学生现状与实际;创新课堂形式,使法治意识的培育充分激发学生活力与激情。延展课堂空间,使法治意识的培育充分具有持续社会价值。四是完善评价机制,在问题探究中培养理性科学精神。具体通过突显学生评价地位,侧重评价的发展性,体现科学精神素养;丰富教学评价形式,侧重评价的激励性,激发逻辑思维能力;注重学生评价追踪,侧重评价的过程性,贯穿质疑批判思维。本文借鉴多元智能理论、人本主义和新课程改革理念,尝试改变和打破现有的政治教学实践中重知识传授忽视培养学生素养的教学模式,逐步探索出思想政治课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路径和对策,进而实现“以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目标,不断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以此为思想政治课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寻找新理念,开拓新思路,最终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和具备参与社会生活的关键品格和能力。通过思想政治课教学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进而达成“政治认同”、实现“科学精神”、形成“法治意识”、提高“公共参与”的有机统一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