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色束丝放线菌全基因组规模代谢模型的构建及在安丝菌素P-3高产途径中的应用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tkarti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安丝菌素P-3(ansamitocin P-3,AP-3)是由橙色束丝放线菌(Actinosynnema pretiosum)合成的具有极高药理活性的抗肿瘤药物。由于AP-3极为低下的发酵合成效率,对它的应用和进一步的药理研究都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利用系统生物学方法研究橙色束丝放线菌的代谢特征,预测提高安丝菌素P-3合成的关键通路和改造方案,有助于深入理解安丝菌素P-3合成的代谢机制。在本课题中,我们基于橙色束丝放线菌ATCC 31280的全基因组序列构建了第一个该物种的全基因组规模代谢模型Aspm1282。Aspm1282中87%的代谢反应被注释上了功能和其所属的代谢通路,是目前第一个完整的全基因组规模代谢模型。经检验,Aspm1282可以有效预测橙色束丝放线菌的生长能力和在AP-3合成中起关键作用的基因等代谢特征。我们通过在Aspm1282中整合橙色束丝放线菌改造菌株NXJ-24的改造位点及其在培养过程中不同阶段的转录组数据和AP-3产量等信息构建了连续4个时间点的条件特异性代谢模型,用于模拟NXJ-24在培养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代谢特征。通过对比我们发现从培养的第二天开始,NXJ-24的代谢流分布便从与生长相关的代谢通路向其他代谢通路转移。同时,我们发现在培养过程的第三天和第五天中AP-3合成代谢通路和甲硫氨酸合成通路的代谢流出现了富集的现象,从而发现了甲硫氨酸合成通路对提高AP-3产量的重要性。最后,我们还通过本课题组开发的计算菌株优化算法OptRAM得到了5个对提高AP-3产量有潜力的菌株改造方案。本课题构建并验证了第一个橙色束丝放线菌全基因组规模代谢模型,通过整合转录组数据构建的4个条件特异性代谢模型揭示了橙色束丝放线菌不同生长时期的代谢特征,采用本课题组开发的OptRAM计算菌株优化方法识别出提高AP-3产量的关键代谢通路和改造方案。本课题为放线菌系统生物学研究提供了较为完善的模型资源,对于放线菌次级代谢途径改造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在二维问题有限元分析中,由于求解区域往往是不规则的,如重力坝/腹拱坝问题,需要采用非结构四边形网格进行剖分,这种四边形网格可以更好地反映变形体中的位移状态和应力状态
NiCo2O4是一种反尖晶石结构具有丰富的电活性位点,材料成本低、元素分布广泛、对环境友好等特点,尤其是应用于超级电容器时,有较高的理论比容(1400 F/g),较大的功率密度和能
随着互联网繁荣发展,其架构组织变得越发复杂,网络设备数量和规模也越发巨大。互联网的管理原则是分域而治,各ISP对所管理的网络自治域通常会有不同的Qo S策略和安全策略,使得不同协议的网络应用即便在相同的网络路径下仍可能得到不同的网络性能体验。由于传统的网络性能测量工具的探测报文通常基于ICMP报文或TCP控制报文如SYN、ACK、RST等实现,因此难以真实反映互联网应用的实际网络体验。此外,传统的
随着网络灵活性、可扩展性和可编程性的提高,网络规模和链路带宽的不断增大,网络行为变得更加复杂和多样化,这些均对网络管理和安全防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网络流量测量作为网络领域的研究热点,不仅是实现智能、可靠网络管理的前提,而且在网络性能诊断、异常检测、服务质量保障及安全防护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对网络流量精细化管理以及智能调度的需要,如何在巨大的网络流量场景下利用有限的内存和计算资源来满足严格的精
近些年来,EPC作为一种工程承包模式,已经在国际及国内市场推广开来。该模式可实现设计、采购与施工等业务的合理交叉,能够将三大业务合理结合在一起,使得整个项目的方案能够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现有网络体系越来越庞大且复杂,这使得理解各种网络行为变得困难,从而导致网络管理的难度增加,网络安全所面临的挑战也愈发凸显。正是由于这些原因,网络领域的研究者希望通过网络测量技术更好地理解网络行为,预测网络发展趋势。网络链路的可用带宽测量是网络性能测量的重要环节,对网络链路可用带宽的精确测量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网络环境,而且可以在路由选择、网络拥塞控制和网络故障定位等场景提供
连接直流母线和能量存储系统的双向DC/DC变换器是新能源发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变换器的电压输入范围有很高的要求,因此高增益双向DC/DC变换器的研究是很重要的。为了扩
如今玉米淀粉已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医药、农业等领域,且玉米淀粉在淀粉市场上占有较大的比重。因此,对玉米淀粉生物合成过程中的基因表达模式及颗粒结构的研究具有重要意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由此引发的城市空间扩张与土地匮乏之间的矛盾愈加激烈,发展地下空间也在进一步的发展利用,导致基坑工程规模也越来越大。在这样的背景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实体空间的功能逐步被线上活动取代,吸引力持续下降,面临着一系列的活力问题。因此,结合时代特征重新思考建成环境不可替代的意义,并依据此改善与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