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经济从计划向市场的转型带来了会计目标的转变,使得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成为可能。同时,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信息的经济后果性更为显著,这就使得具有不同利益的经济主体之间因会计问题而发生冲突的可能大大增加。由于市场经济主体之间的平等地位,靠行政手段已无法调节这种利益冲突,法律就成为规范会计行为、调节利益冲突的主要手段。会计法律问题因此而产生。尽管我国在会计立法方面已经作了很多工作,但仍然有不少方面亟待完善。存在的主要的问题有:法律对于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没有明确界定;缺乏对会计问题进行司法鉴定的统一制度;对于注册会计师在不同过错条件下民事责任的承担以及多个责任人情况下民事责任的分配原则法律未做具体规定;证券市场民事赔偿机制尚未建立,投资者向会计造假者主张赔偿还存在诸多障碍;证券市场民事赔偿的具体诉讼规则尚待法律的明确规定。对于这些问题,尽管不少学者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对完善立法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建议,但这些研究未建立在统一的研究框架之下,并且缺乏能让社会各方都能接受的共同研究起点。受当代西方经济学和法学中兴起的一门交叉学科——法律经济学(法学界又称其为经济分析法学)的启发,作者从会计和法律的共同目标——效率为出发点,运用经济学各流派的一些基本理论对主要的会计法律责任问题进行了分析,以期为会计法律问题的研究框架的建立做出一点贡献,并对相关立法的完善提供政策建议。通过研究,作者认为,由于会计信息生产成本的存在,法律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的界定应当寻求社会成本的最小化,从而应当采用“过程真实”的观点,并应明确指定信息生产的技术标准。对于注册会计师行业来说,尤其需要确立法定的执业准则,以弥补制度安排的缺陷,消除社会期望差。由于会计问题的复杂性,还应当建立会计司法鉴定制度,以降低错误判决所带来的低效率。从经济学角度来看,法律责任的目的是引导人们的行为符合社会效率的要求,并且要求违法者向社会补偿违法所造成的损失。因此,应当根据责任人对于违法收益的主观预期以及行为对社会效率的破坏程度来确定其处罚的力度,在各种处罚类型中,应当优先满足民事赔偿。多个责任人的民事责任分担应当遵循“行为的社会效率越低,则承担的责任比例越大”的原则。完全无效率的行为(欺诈)应当承担全部责任。由于注册会计师行业具有一定的超额利润,因此会计师事务所承担额外的赔偿责任(深口袋原则)是合理的,但额外责任不应超过超额利润的范围。对于证券市场民事侵权案件在诉讼程序上的适当政策选择,作者结合此类案<WP=5>件的特点,从节省诉讼成本,提高诉讼效率的角度进行了分析。结论是:(1)对于证券市场民事侵权案件应当采用因果关系推定。买卖证券的时间符合一定条件的投资者,应当推定其损失是由于虚假会计信息造成的。(2)赔偿的金额应当以实际买卖价差确定,不应剔除其他因素对股价的影响。(3)要建立集团诉讼制度,法律应当确定诉讼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避免搭便车现象的不利影响,(4)要建立股东代位诉讼制度,法律应当尽量将纠纷的解决成本降至最低。(5)对于证券市场民事侵权案件,应当根据案件价值的大小确定不同的级别管辖,在地域管辖上应实行原告就被告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