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LuF4:Yb3+,Ho3+/BiOI复合材料的近红外光催化性能研究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ke52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半导体材料及其各种微结构在太阳能存储、光电转换、再生能源利用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在环境、生物等方面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提高半导体材料对光能的利用效率是目前研究工作的一个关注点和焦点。半导体利用光能的效率受两个因素制约。一是受到半导体禁带宽度(Eg)的限制。目前应用的半导体光频响应范围仍局限在紫外光和可见光波段(太阳光总能量中紫外线占的比例约为~7%,可见光占~50%),占太阳光能谱~43%左右的近红外光将无法有效利用。二是,在光照激发下,半导体产生的光生电子空穴迁移速率、分离效率影响半导体利用太阳光能的效率。拓展半导体光频响应至近红外波段,可极大扩展半导体的应用领域,如与可见光与紫外光相比,近红外光具有较大的生物组织穿透能力,可以利用近红外光实现皮肤深层光动力学靶向治疗的目的。因此,开展提高半导体材料对近红外光能利用效率的物理机制与应用途径研究,对于有效利用太阳光能和拓展半导体材料的应用范围有着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用价值。本文作者围绕基于上转换材料和半导体材料进行复合,对其复合材料的近红外光性能开展了研究。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利用高温热分解法,使用全自动纳米粒子合成仪,精准调节高温反应时间,合成了系列尺寸逐渐变化的NaLuF4:Yb3+,Ho3+纳米粒子。研究了纳米粒子尺寸与发光性能的关系。形貌表征分析显示,在生长过程中,存在奥斯瓦尔德熟化过程。发射光谱分析表明,上转换发光随着纳米粒子尺寸的增加而逐渐增强。其中,在高温反应时间为80 min时,纳米粒子平均尺寸为50.1 nm,发光最强。2.利用水热法,在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的辅助作用下,合成了不同形貌的Bi OI微米晶材料。对所制备的样品进行了形貌、结构和光学性质的研究。利用罗丹明B(Rh B)进行光催化降解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加入0.5 g含量的PVP制备的Bi OI(T5)对Rh B(10 mg/L)降解效果最好,当可见光辐射1 h时,50mg的样品T5对Rh B溶液降解率达到94.74%;未添加PVP制备的Bi OI降解效果最差,说明了Bi OI微米晶的形貌影响光催化性能。循环实验结果表明,Bi OI微米球具备良好的稳定性。3.利用水热法,将优选NaLuF4:Yb3+/Ho3+纳米粒子与Bi OI进行复合,得到NaLuF4:Yb3+,Ho3+/Bi OI复合材料。研究该复合材料在近红外光激发下,降解Rh B的性能情况。上转换发射光谱和吸收光谱分析表明,Bi OI有效地吸收了NaLuF4:Yb3+,Ho3+的紫外-可见上转换发光。对复合材料的荧光动力学分析表明,Yb3+、Ho3+之间的能量传递传给了Bi OI微米晶。在近红外光辐照3 h下,15 mg的NaLuF4:Yb3+,Ho3+/Bi OI复合材料对Rh B(10 mg/L)溶液的降解率可达90%。
其他文献
近年来,以全无机金属卤素钙钛矿为代表的半导体材料,因其在载流子扩散长度、电荷迁移率与吸收系数等方面具有卓越的表现,同时制造成本低廉,成为光伏领域的主要研究材料。本文将微纳光学表征技术与金刚石对顶砧技术结合,系统地研究了压力依赖的CsPbBr3单晶微米片光致发光(PL)光谱、PL寿命光谱、吸收光谱以及光学图片,揭示了其内部应力、光学性质与晶体结构随压力的演化过程。本文主要做了如下工作:(1)利用化学
学位
道路交通事故被认为是当今世界最严重的问题之一,对人类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威胁。城市道路交通系统是道路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水平直接关乎城市发展进程,因此,开展城市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工作刻不容缓。交通事故影响因素分析及预测研究是事故预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有助于提前了解事故发展趋势,为预先采取针对性的管控措施提供理论支撑,有利于降低事故发生概率。本文首先借鉴经典事故致因理论的主张,分析了
学位
在我国有超过50%的煤矿存在自然发火危险,矿井自然发火占总发火次数的94%,而CO2是引发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之一。若将CO2用于煤矿井下防灭火工作,不仅可以减少煤矿中火灾事故的发生,也有利于煤层中瓦斯的抽采,同时起到了保护环境的作用。本文针对阳煤五矿8230工作面发火及现场液态CO2管路输送问题,利用Aspen plus对液态CO2在不同条件下长距离管道输送进行研究。研究成果如下:纯液态CO2物性
学位
碘酸钾(KIO3)是一种典型的钙钛矿型铁电材料,因其有较大的非线性光学系数和压电系数,可用于制造具有良好光学性能的非线性光学器件。作为独立于温度和化学组分的热力学参量,压力能够调整原子间距和原子间的成键方式,从而引发晶体结构相变和电子结构相变。相变后物质会表现出常压下不存在的新奇特性,从而拓展了材料的研究和应用领域。目前,KIO3的实验研究多集中在性质随温度的变化关系上,在高压下开展的KIO3性质
学位
锂-硫电池因其较高的理论比容量(1675 m Ah g-1)成为储能体系关注的焦点。硫作为正极活性物质,在自然界储量丰富,无毒,保证电池性能的同时也大大降低了电池的造价。然而,锂-硫电池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正极活性物质硫的低导电性,充放电过程中缓慢的氧化还原反应动力学以及不可避免的可溶性多硫化物(Li2Sn,4≤n≤8)穿梭效应。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锂-硫电池的商业化应用。其中,正极活性
学位
良好的通风系统可以降低矿山瓦斯等有毒有害气体浓度,排除污浊气体、湿气,为工作面输送新鲜空气。目前已有较多成熟的风流调控技术手段,常用的有引射器通风、风门、调节风窗等等,但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在一些条件较为复杂的巷道中难以实现风流调控,比如:在行人和行车频繁的巷道需要增阻调节、引射风流,在易变形巷道隔断风流,会出现影响行人、行车、物料运输,设施设备易损坏,管理不便等问题。空气幕作为新型风流调控技术,安
学位
煤炭产业是社会普遍认为的高危行业,需要足够多的安全投入来保障其安全生产,而企业的安全投入资源能否高效利用,能否得到足够多的产出,一直是企业所关心的问题。因此,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继续深入对煤炭企业的安全投入效率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运用安全投入相关理论系统地对企业安全投入的理论和内涵进行了分析,得出了煤炭企业安全投入与经济效益存在非线性关系,在此基础上以安全投入的规模、结构和制度为切入点分析
学位
近年来,金属卤化铅钙钛矿(APb X3)由于其优异的光电特性,例如高的吸收系数、载流子迁移率、缺陷容忍性和光致发光效率(PLQY)而备受关注,在太阳能电池、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s,LEDs)和光电探测器等光电领域表现出巨大的潜力。然而,化合物的不稳定性和Pb的毒性仍然是阻碍APb X3应用于商业化的两个关键性的问题。因此,寻找用无毒元素取代Pb元素并同时具有相似光物
学位
煤自燃一直困扰煤矿的安全生产,我国许多矿区赋存有含硫煤,含硫煤自然发火是亟待解决的难题。为了研究不同含硫煤的自燃特性,为含硫煤矿自燃防治提供理论基础,论文从理论角度分析煤氧复合过程中的吸氧特性、以及热量积聚过程;通过热重实验和程序升温实验分析不同含硫煤的热效应、标志性气体生成规律及气体产生速率;再通过红外光谱实验分析不同含硫煤的主要官能团变化规律,揭示不同含硫煤自燃过程中的放热效应及气体产生的微观
学位
金属铜的使用历史悠久,长达10000多年。现今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也处处都有金属铜的身影。金属铜在装饰用品行业、金属制造业、建筑行业、电器行业与国防工业中都有广泛的应用,比如:铜镜、铜镍合金、导线和子弹等。在5G通讯、新能源汽车和极大规模集成电路等新兴领域中同样都离不开金属铜。金属铜具有很多优异的性质:延展性好、导电性良好、十分耐用和可回收等,但金属铜在高温的空气中、具有强腐蚀性的溶液中或是强碱性溶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