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康德的道德情感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ow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康德的道德哲学体系中,他反对一切实质性的经验的道德原理,提出了一种纯粹实践理性的道德法则和绝对律令作为普遍必然客观有效的道德原理。康德的道德法则和绝对律令来自纯粹实践理性。康德为了道德的至上性,他把世界区分为现象世界和理智世界,人作为双重存在者,是属于两个世界的。作为感性存在物,人要服从外在的普遍的自然因果律,没有自由可言;作为理性存在者,人的本质是自由的。没有自由就不可能有道德,自由是道德的存在根据,道德是自由的认识理由,自由的实在性通过道德法则这一纯粹实践理性的事实得到证明,自由的本体性得以确立。自由作为道德存在的根据,人的自由的本质提出了道德的要求,人要摆脱作为感性存在的一面,服从和遵循理性的道德法则,为此,实践理性的道德法则就要渗入经验,对感性世界施加影响;而渗入人的心灵之中,就会在心灵之中产生对道德法则和绝对律令的敬重之情感,不过,这种道德情感以纯粹实践理性为根据,是我们所能够先天认识的唯一的情感,因为这种道德情感并非先行就存在于道德主体之内,它是在道德法则和绝对律令成为我们意志的决定根据,对我们的种种禀好和感性欲望加以贬损和抑制的过程中,产生出来的对道德法则和绝对律令的敬畏之情,它听命于理性,服从于理性。这种道德情感与一般感性的或本能的情感不同,因为一般感性的或本能的情感都是产生于人们的道德心理活动及其过程,从而最终落入实质性的经验的幸福论道德原理,在康德看来,经验性的道德原理是没有客观普遍有效性的。康德的道德情感是产生于道德法则之后,是道德法则决定道德情感并使之成为可能,从而,这种道德情感能够摆脱了经验的他律约束。这被康德看作反对经验的幸福论道德原理的关键。 康德道德情感的主要体现是对道德法则和职责的敬重。这种敬重通过道德法则贬损我们作为感性存在的种种好恶和禀好,使我们在心灵中体察到道德法则威严和壮丽,从而产生敬重情感。一个有限的理性存在者,为了成就德行,必须把理性的道德法则作为自己的意志的决定根据,把自己的个人行为准则建立在理性的道德法则上,这就是作为理性存在者的职责。正是这个出于对道德法则的敬重的职责行为,把理性的道德法则加于作为感性存在的我们之上,从而,贯通了感性世界和理智世界,把作为理性存在者的我们的人格及其崇高性陈现于我们面前,使我们超越了作为感性存在者的一面,从而获得了作为真正自由的人的尊贵、尊严和价值。道德情感,作为一种促使我们遵循道德法则和绝对律令的道德动力,
其他文献
<正>小学语文课改,在强化语文课堂教学实效的同时,追求更加简约高效的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路径,根据教材内容与课堂环节设计,为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和主动学习,"简"出更多精彩
【正】 在西欧向近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15世纪有其特殊的历史地位。封建领主制度灭亡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尚未普遍萌生,新旧交替,景观奇特,其中,小农经济的空前繁荣,农民个人
以交易双方市场地位的变迁为线索,系统地梳理了国外从上世纪60年代初至今半个多世纪以来使用博弈论方法研究市场交易机制的文献,按照交易双方所处的市场地位不同,将市场交易
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是新课程标准(2011版)赋予英语教学的一大任务,这就意味着英语课程除了关注学生语言知识的获得与语言技能的发展外还要实现提升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
目的全面分析全麻病人术后苏醒产生躁动的原因,并针对原因采取相应对策。方法深入观察与回顾分析本院麻醉科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出现的87例全麻病人术后苏醒产生躁动的状况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我们应充分利用课本和课本以外的语文资源,创造性地开发、利用我们周围的语文课程资源,创造生动活泼的语文学习和实践形式,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
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影视节目的国际传播在制度、文化、市场等领域的特殊性,根据中国文化、地域等特征,提出了以儒家文化圈、华人文化圈、经济合作圈三条路径为主开拓国际市场的
<正>主诉检察官办案责任制,是指主诉检察官在检察长的领导下,依照法律规定,相对独立地行使审查起诉、出庭支持公诉职权,履行相关法律监督职责并承担相应责任的办案制度。主诉
暴力并不必然是一种审美现象,但它必然是当代审美文化中的重要现象。本文将暴力现象置于当代审美文化的理论视域中进行研究,以期客观地审理这一重要现象。文章由如下几部分组
网络不正当竞争的认定,不可避免地会考虑中国社会中的多数人、网络用户和互联网经营者的利益。在网络不正当竞争认定时,只有合法的公共利益、长期的公共利益才应当给予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