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研究二语习得的历史过程中,语法教学一直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指代是理解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词的使用是进行指代的最常用的工具,因而二语习得过程中对代词的使用情况受到国内外语言学家的广泛关注。然而,由于受到实验条件的限制,大多数这方面的研究都集中在语法判断,错误分析等层面。换句话说,他们大多数都仅通过受试的外在表现来判断其对语法的掌握程度。本研究是在借鉴Cunnings et all.(2014)运用眼动技术对英语为本族语学生代词理解过程中句法层面约束和话语层面同指的偏好性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国高水平的二语学习者进行的一个探索性研究。本研究采用E-prime软件设计了实验程序,拟以句法-话语接口为基础,以约束理论为指导,基于中国EFL学习者对句子的即时加工反应时间及反应结果来探索代词和先行词性别一致的关系及在代词理解过程中的偏好性。本论文提出三个研究问题:⑴当前中国二语学习者对代词指代的掌握情况如何?⑵在中国EFL学习者代词理解过程中,是句法层面的约束优先还是话语层面的同指优先?代词和先行词之间的性别违背现象是否会影响中国EFL学习者的即时加工反应时间?⑶中国EFL学习者对汉英两种语料的反应有无差异?高水平的中国EFL学习者是否在二语代词加工中采取与母语相似的策略?本论文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学习方法。定量研究主要通过收集对初步研究,两个实证研究中被试在即时加工句子的反应时长、反应结果的数据;定性研究即对中英两个实验从整体上来进行比较分析。实验选取了四川外国语大学25名研究生作为受试,每位受试需要完成两个实验,实验所产生的行为数据均被输入SPSS 16.0软件进行分析。整个实验完成于四川外国语大学外语学习认知神经重点实验室。通过实验,本研究发现:⑴在预实验中,我们发现被试在代词加工中误用情况较普遍,尤其是在有两个以上先行词的复杂句中(先行词与代词性别违背),错误率约为60﹪。⑵在中国二语学习者代词理解过程中,当代词与先行词性别全一致和量化词-代词不一致时,被试倾向于选择话语层面的先行词;当代词与先行词都不一致和名词-代词不一致时被试倾向于选择句法层面的先行词。代词和先行词的性别违背现象会加剧代词加工困难。另外,根据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四种类型的句子具有显著差异(p<.05)。⑶根据对中英两个实验从整体上进行对比发现除了EFL学习者被试对中文语料反应时间较短以外,其它方面与英文实验所得结果一致,这说明高水平的中国EFL学习者在二语代词加工中采取了与母语相似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