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胆道癌(Biliary tract carcinoma BTC)包括胆囊癌(Gallbladder CarcinomaGBC)和胆管癌(Bile duct carcinoma BDC),由于胆道癌难以早期发现,出现症状时往往已处于中晚期,手术根治率低、预后差。因此胆道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希望能够从分子水平上找出胆道癌的发生、发展的原因,以提高胆道癌的早期诊治水平。 胆道癌的发病机理尚不清楚,目前的研究提示可能与多基因、多步骤协同作用有关。以前对胆道肿瘤的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单个或几条基因的改变,如目前研究较多的与胆道癌相关的癌基因有ras、c-erbB-2、bcl-2、c-myc、bax,HER-2/neu,c-met及Fas基因等,抑癌基因有p53、p16、nm23、p27,DPC4及Rb基因等;但是对于染色体上全基因组的增加却知道得很少。而且,促进胆道肿瘤发生和发展的分子学基础至今还不清楚。 比较基因组杂交(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CGH)是一种将原位荧光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与数字图像分析相结合,用于检测肿瘤组织DNA异常(缺失、扩增),并在染色体上定位的分子细胞遗传学方法。与传统的分子水平的DNA检测手段相比,在一次试验中即可对整个基因组进行分析,可以提供一个全基因组的“扫描图”,形象地表现出肿瘤DNA在整个染色体组的哪个特定位置存在缺失,这些部位即可能包含一些抑癌基因,而发生扩增的位置极可能存在致癌基因。 基因芯片(Microarray)技术是九十年代初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发展起来的一门新技术,它的出现使基因序列测定、基因功能测定等工作的程序得到了极大的简化,在一次实验中能够同时对成千上万条基因的表达进行检测。基因芯片技术具有低消耗、高灵敏度、高通量地分析细胞内基因的表达谱的特点。 本实验目的:应用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检测胆囊癌和胆管癌基因组DNA拷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