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溶血磷脂酸受体6(Lysophosphatidic acid receptor6,LPAR6)是溶血磷脂酸(LPA)的新发现受体,近期的研究提示LPAR6可能参与到部分肿瘤的生物学行为过程中。来自Oncomine和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数据库的数据表明乳腺癌(Breast cancer,BC)组织中LPAR6的表达相对于正常组织表达显著降低,然而LPAR6的功能和机制在乳腺癌却未见报道。因此,本研究的目的在于评估LPAR6在乳腺癌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分析表达水平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LPAR6表达调控的潜在机制,预测LPAR6在乳腺癌中可能的生物学功能。方法:我们总共收集98对新鲜冷冻的临床乳腺癌标本和配对的癌旁组织,使用液氮进行保存,供随后RNA提取。同时,使用人乳腺癌细胞系进行体外实验。使用定量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以及蛋白免疫印迹技术(Western Blotting,WB)来评估LPAR6在临床标本和BC细胞系的表达水平,并且使用数据库的数据再次验证。然后进一步分析LPAR6表达与乳腺癌病理分子分型等参数的关系,同时使用Kaplan-Meier曲线对数据库中差异表达LPAR6的乳腺癌患者进行生存分析。此外,我们分析LPAR6在乳腺癌中可能受甲基化调控;因此,我们使用特异性去甲基化药物地西他滨(5-氮杂-2’-脱氧胞苷,5-Aza)对细胞系进行干预,检验其中LPAR6的表达是否上调。最后,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LPAR6在肿瘤中的功能和潜在作用机制。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癌组织中LPAR6的表达显著降低(p<0.0001),这一结果与我们对数据库的分析结果相符合。而且高表达的LPAR6水平,预示患者获得更好的预后(p<0.0001)。通过分析临床病理数据与LPAR6表达的关系,我们发现LPAR6表达水平与乳腺癌分子分型(p<0.05)和组织学分级(p<0.05)有相关性。不仅如此,相对于在癌旁组织的甲基化水平,LPAR6基因的启动子区域在癌组织中呈相对高甲基化状态(p<0.05),去甲基化药物5-Aza能够在体外显著上调LPAR6表达水平。结合临床标本验证和数据库芯片分析结果,LPAR6可能通过调节性激素依赖信号通路参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结论:LPAR6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明显下调,低表达的LPAR6可能预示着不良预后。LPAR6的表达水平受基因甲基化调控,并且可能通过性激素依赖通路影响乳腺癌生物学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