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渗透立业教育的研究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otianeryi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现代社会对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为适应经济社会新常态以及各行业的转型与升级,高校应致力于培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能够灵活运用理论知识并能快速适应社会技术发展的高技能人才。面对新时代所带来的新的挑战,高校在教育理念、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以及教学方式方法等各方面都必须相应地进行改革创新。相对于课程内容较为稳定的专业课程,对社会发展和需求变化更为敏感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更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充分挖掘各种合理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2016年4月26日,习近平主席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号召广大知识分子和青年人继续秉持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在新时代建功立业,服务社会,报效人民。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渗透立业教育,在当前社会发展对于人才有了更高要求的背景下,就有了必要性和可行性。
  本文以立业教育为切入点,围绕着如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更好地渗透立业教育而展开。研究由四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阐释了研究选题的缘起与研究目的,并对与研究选题相关的中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和分析。第二部分通过对立业教育的概念进行界定,区分立业教育与就业教育、创业教育的区别,进而对立业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阐述,论述了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渗透立业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第三部分是基于对江西省几所高校开展立业教育的现状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以点看面,对当前实施过程中存在的普遍性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剖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所在。第四部分是分别从大学生、教师队伍、活动载体以及渗透环境四个角度,探究了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渗透立业教育的实施路径,这一路径之探索对如何更加有效地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进行立业教育的渗透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是我国一项与农民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改革。其中,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最主要的是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中涉及的各个权利主体之间的权利配置。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权利配置,是以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为基础的各种权利让渡行为,包括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经营权和使用权配置、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参与表决权的配置、以及收益分配权的配置。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权利配置的主体包括:农民集体、
当今,人类社会真正全面进入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意义上的世界历史时代,这一时代的核心命题就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程中,如何辩证地看待当前的经济全球化、反全球化和逆全球化现象,如何全面认识中国与世界的双向互动及其历史走向,不仅事关中国的兴衰与成败,而且影响到了人类社会的和平与发展,既是重大的理论课题,又是紧迫的现实问题。  本文尝试从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出发,阐明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
学位
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是以经济为中心、以科技为主要推动力的世界性竞争,科技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一种至关重要的力量,科技竞争是国际竞争的焦点。科技已经渗透到社会生产和生活的每一个领域,并且还将继续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及思维方式。以信息科技、生命科技为主要标志的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科技的迅猛发展给人类带来了巨大贡献,同时也引发了各种问题,如生态失衡、伦理问题等。科技给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带来的积极
吕振羽是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了独特的贡献。全面、客观研究吕振羽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既具有理论意义也具有现实意义。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角度研究吕振羽,不仅可以丰富吕振羽的学术思想研究,拓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领域,而且还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为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参考。  吕振羽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推进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其一,积极传播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