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现代社会对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为适应经济社会新常态以及各行业的转型与升级,高校应致力于培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能够灵活运用理论知识并能快速适应社会技术发展的高技能人才。面对新时代所带来的新的挑战,高校在教育理念、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以及教学方式方法等各方面都必须相应地进行改革创新。相对于课程内容较为稳定的专业课程,对社会发展和需求变化更为敏感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更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充分挖掘各种合理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2016年4月26日,习近平主席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号召广大知识分子和青年人继续秉持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在新时代建功立业,服务社会,报效人民。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渗透立业教育,在当前社会发展对于人才有了更高要求的背景下,就有了必要性和可行性。
本文以立业教育为切入点,围绕着如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更好地渗透立业教育而展开。研究由四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阐释了研究选题的缘起与研究目的,并对与研究选题相关的中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和分析。第二部分通过对立业教育的概念进行界定,区分立业教育与就业教育、创业教育的区别,进而对立业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阐述,论述了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渗透立业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第三部分是基于对江西省几所高校开展立业教育的现状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以点看面,对当前实施过程中存在的普遍性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剖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所在。第四部分是分别从大学生、教师队伍、活动载体以及渗透环境四个角度,探究了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渗透立业教育的实施路径,这一路径之探索对如何更加有效地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进行立业教育的渗透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
本文以立业教育为切入点,围绕着如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更好地渗透立业教育而展开。研究由四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阐释了研究选题的缘起与研究目的,并对与研究选题相关的中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和分析。第二部分通过对立业教育的概念进行界定,区分立业教育与就业教育、创业教育的区别,进而对立业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阐述,论述了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渗透立业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第三部分是基于对江西省几所高校开展立业教育的现状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以点看面,对当前实施过程中存在的普遍性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剖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所在。第四部分是分别从大学生、教师队伍、活动载体以及渗透环境四个角度,探究了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渗透立业教育的实施路径,这一路径之探索对如何更加有效地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进行立业教育的渗透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