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色经典”作品产生于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近年来,随着大量“红色经典”作品重印、再版以及被改编成影视作品,翻唱“红色经典”歌曲与开发红色旅游资源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红色经典”作品业已成为中国文化消费市场上一个重要的文化消费符码,并受到学术界和文艺界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对“红色经典”作品的市场化研究,寻找“红色经典”再度受到人们青睐的深层文化和社会方面的原因,探寻“红色经典”如何市场化以及“红色经典”作品市场化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和走出困境的应对之策。本文主要从三个部分来对“红色经典”作品的市场化进行理论阐释。论文的第一部分从历史、文学史以及审美价值角度出发,论述“红色经典”作品自身的市场吸引力。在今天这样一个充斥着多元、多极文化的市场经济大潮中,“红色经典”作品自身对市场有着极大的吸引力。规模宏大的史诗性、质朴纯真的人情美、通俗文学特质以及革命浪漫主义、革命乐观主义的叙事基调,这些文本本身的审美价值吸引了商业性大众文化市场的青睐,同时作品中的爱国主义、英雄主义和集体主义的叙事旨归又适应了国家意识形态机器主流文化的历史阐释。论文根据法国当代著名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的文化生产场域理论,对“红色经典”作品的市场化生成因素进行分析阐释。国家意识形态机器的支持、商业性大众文化市场推动以及文化反思和对英雄主义精神的回归,共同构成了“红色经典”市场化生成因素。论文的第二部分主要对“红色经典”作品市场化策略进行论述。出版以及再版是“红色经典”作品勃兴以及发展的必由之路,两次出版高潮把“红色经典”作品推向了出版业市场;许多“红色经典”作品被改编成影视作品、动漫游戏产品,如《林海雪原》、《红旗谱》、《保卫延安》、《小兵张嘎》、《野火春风斗古城》、《青春之歌》等等,产生这种现象的深层文化以及社会原因是本章研究的重点。为促进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国家制定了《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这对进一步推动“红色经典”作品的市场化有着重要的意义。论文的第三部分主要对“红色经典”作品市场化进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进等分析、阐释,寻求市场化进程中的应对之策,预测“红色经典”作品未来发展方向,对其市场化进程提出建设性意见,探讨如何引领“红色经典”作品更好地步入市场这样一个问题。根据以上研究路径,本文希望达到从市场化角度来探寻“红色经典”作品再度受到青睐的深层文化和社会方面的原因,并能对进一步推动“红色经典”研究有所启迪。本文有别于传统的文本分析,尝试在文本分析的基础上把“红色经典”作品放在当代文化消费语境中进行重新的审视和思考,通过揭示“红色经典”作品与市场经济的内在关系,寻找文学作品与市场之间的一种内在的联系,探求文学作品独特的文学经济价值,为以后文学作品市场化提供更好的启迪和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