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于2002-2003年在东北农业大学香坊试验田进行,土壤为黑土,试验选用高油大豆品种东农47为材料,设四个追肥时期及正常光照、遮阴和黑暗处理,对大豆植株干物质积累 、氮素动态变化以及追肥时期、光照对氮素动态及大豆产量影响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豆植株干物质积累特点是:叶片、叶柄、茎在盛花期至鼓粒初期积累较快,鼓粒期以后干物质集中于荚果。大豆植株不同部位氮素动态变化存在差异。大豆全氮含量表现为:叶片中全氮含量呈单峰曲线变化,叶柄、茎均为平缓下降趋势,荚果是高-低-高走向; 氨态氮含量顺序为:茎>叶片>叶柄,叶片氨态氮含量近似单峰曲线变化,茎、叶柄中氨态氮含量先降低后升高,茎部变化幅度较大;硝态氮含量高低顺序是叶柄>茎,茎、叶柄中硝态氮含量均呈下降走向,叶柄变化幅度大;茎中酰脲含量明显高于叶柄和叶片,R5期荚果中含量比较高,茎中酰脲含量呈降-升-降态势变化,荚果呈迅速下降趋势,叶片、叶柄均为单峰曲线变化,盛荚期(R4)达最高;各部位酰脲含量中,尿囊酸明显高于尿囊素含量。不同生育期大豆植株氮素含量日变化动态有一定差异。R2(6月26日)期各部位氨态氮含量呈平滑弧线动态,10至16时含量相对较高,R5(7月22日)期各部位氨态氮含量近似单峰曲线变化,12时达最大值;R2(6月26日)、R5(7月22日)茎、叶柄硝态氮含量在10时达最大值,叶柄变化幅度较大;各部位酰脲含量动态变化相似,R2(6月26日) 期茎酰脲含量急速下降,叶柄、叶片变化较小, 10、14、16时其含量较高,R5(7月22日) 期荚果酰脲含量先降后升,叶片、叶柄及茎部变化不显著。 光照对大豆植株氮素养分含量有明显的影响,早8时叶片氨态氮含量顺序是:遮阴>正常光照>黑暗,茎部是黑暗>遮阴>正常光照,叶柄、生长点氨态氮含量无明显变化;14时叶片氨态氮动态与早8时相反,茎、生长点部遮光处理的氨态氮含量高于正常光照,叶柄低于正常光照;早8时茎、叶柄硝态氮含量顺序是:遮阴>黑暗>正常光照,荚果部无明显变化,14时叶柄是正常光照>遮阴>黑暗;光照对酰脲及尿囊酸含量影响是:早8时与午后14时荚果及茎部酰脲含量的变化相同,叶柄和叶片酰脲含量变化相反,两时段荚果尿囊酸含量走向相反,其它部位相同。 不同追肥时期对大豆氮素含量的促控作用不同。 B1(始花期追肥)处理使盛花期茎、叶柄硝态氮及盛荚期叶柄硝态氮含量增加,B2(盛花期追肥)处理使R4期叶柄硝态氮含量增加;B1处理使R2期茎、叶柄氨态氮含量下降,促进R4、R5期各部位氨态氮含量增长,B2处理使R4期除叶片外其它部位氨态氮含量增加,R5期除生长点外均升高;追肥处理使R2期叶片酰脲含量下降,茎、叶柄增加,追肥对R4期各部位酰脲含量无显著影响,追肥使R5期叶片、叶柄酰脲含量增加,茎、荚果含量下降;B1处理使R2期叶片氮素含量增加,叶柄降低,B1、B2处理使R4期叶片、荚果氮素含量升高,对R5期叶片氮素含量作用明显。不同追肥时期对大豆不同产量形成的促进作用有明显差异。B1 (始花期追肥)、B2 <WP=9>(盛花期追肥)、B3 (盛荚期追肥)处理分别使大豆增产6%、7.3%和0.5%。花期追施氮肥对提高大豆产量最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