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酒生产过程中氨基甲酸乙酯的研究

来源 :江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l2008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酒中的氨基甲酸乙酯(Ethyl carbamate,简称EC)是一种潜在致癌物,其存在影响了黄酒的安全性,制约了黄酒产业的发展,实现对黄酒中EC含量的有效控制显得尤为重要。尿素普遍被认为是黄酒中EC的主要前体物,因而先前大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尿素含量的控制上。本文确立了黄酒中EC的检测方法,并优化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酒中尿素含量,对各方法精密度和回收率的测定均达到了理想效果,证实了方法的可行性。对市售成品黄酒EC含量的分析发现,我国黄酒整体EC含量较高(80~270μg L-1)。通过对黄酒中尿素、瓜氨酸等前体物含量的调查,发现瓜氨酸的含量与尿素处于相同水平。在模拟黄酒溶液以及黄酒溶液中,对尿素、瓜氨酸分别与乙醇经加热后形成EC的结果进行分析,并对加热过程中二者的反应速率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在黄酒溶液中,由于存在一些成分抑制了尿素与乙醇的反应,降低了尿素的反应速率,相同浓度的尿素与乙醇反应形成EC的平均反应速率约为瓜氨酸的3倍,瓜氨酸与乙醇经加热也能形成数量可观的EC。此外,由于黄酒中瓜氨酸的含量丰富,与尿素处于同一数量级,因此可说明除尿素外,瓜氨酸也是黄酒中EC的重要反应前体物,应当引起重视。对黄酒中瓜氨酸的代谢来源分析发现黄酒中的乳酸菌可产生大量瓜氨酸。从黄酒发酵醪液中分离出9株乳酸菌,根据对乳酸菌精氨酸脱亚氨基酶(Arginine deiminase,简称ADI)途径含有的相关酶基因的验证显示,分离出的乳酸菌大部分含有精氨酸脱亚氨基酶,并通过ADI途径代谢精氨酸形成瓜氨酸。此外,尿素、瓜氨酸直接来源于黄酒的酿造原材料,同时由原材料带入的精氨酸经分解后生成尿素与瓜氨酸,因此最直接的控制方法便是降低由原料引入的各前体物的含量。对工厂中不同酿造原料的前体物含量进行了检测,指导挑选优质原料进行黄酒酿造。提高大米的精米率,清洗力,均可直接降低米中前体物的含量,当精米率达到60%时,米中尿素含量由12.15mg·kg-1降低到5.13mg·kg-1,同时也除去了米外壳中的大量蛋白质,降低了氨基酸的含量。使用清水清洗两遍可降低米中尿素含量达50.0%,降低精氨酸含量达13.4%,降低瓜氨酸含量达58.2%。温度是影响EC反应速率的重要因素,因此可通过优化黄酒生产过程中的高温工艺,实现对EC含量的控制。在模拟煎酒实验中,将温度由95℃降至80℃,可降低黄酒中EC含量达60%。在随后的放大实验过程中,通过降低温度(92℃降至80℃)以及快速冷却,分别降低EC含量达55.6%和65.9%,且不影响黄酒的生物与非生物稳定性。将瓶装黄酒的灭菌温度由85℃降至70℃,EC含量则由145.8μg·L-1降至91.9μg·L-1,降低了40.0%。
其他文献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中医健康量表简明版在过敏性鼻炎及哮喘群体中的适用性;探索中医健康量表简明版得分与过敏性鼻炎症状量表和哮喘控制测试得分之间的关系;调查可能与过敏性鼻炎
进入21世纪以来,科技创新对驱动社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从上世纪末的计算机时代到现在方兴未艾的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无一不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广泛的冲击。通
制造业是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但是近年来,制造业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利润不断下滑,甚至许多企业面临倒闭,怎样在严峻的市场环境下求生存谋发展是业界和学
本文主要针对日光温室辣椒种植管理技术展开深入研究,重点分析辣椒选种、育苗、辣椒定植、日常管理等方面,然后对日光温室辣椒病虫害防治予以详细论述,尤其在病害防治措施、
水体底泥在吸纳了大量的污染物质之后,逐渐成为引起水体污染和富营养化的内源污染源,严重时可引起水体黑臭。黑臭水体底泥的污染控制与修复对水体水质的提升和生态功能的恢复
区域联系一直是地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从地理学早期对区域内部联系的关注到现今对区域间联系的重视,使得区域联系研究已成为地理学研究的前沿领域。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今在地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企业经营风险加剧,无论是从企业提高控制经营风险能力的角度,还是从外部投资者、债权人进行投资决策的角度,都要求企业尽可能高效地传递出财务信息
热轧带钢在国民经济各个部门中的应用非常广泛,而带钢的厚度是衡量热轧带钢产品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针对热轧带钢板厚的控制与预测则是该项技术的理论基础。本文通过对热轧带